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
文件大小:42.4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8-01
总字数:约5.4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为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岗课对接”“证课融通”“赛课融通”的课程改革思路,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举措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数控技术专业五轴加工课程改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不动摇,并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1]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把住‘1+X’证书制度质量关,引导职业学校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成熟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充实改造提升相应课程和专业。”[2]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3]的新要求。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飞速发展。自《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颁布以来,以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产五轴机床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国产五轴机床的销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五轴加工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传统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滞后,对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等前沿内容鲜有提及,仍侧重于传统三轴加工工艺的理论讲解,与产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削弱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因此,《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亟需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出契合行业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思路

3.1“岗课”对接

“岗”是指与专业紧密对应的岗位(群),它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课”则是围绕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而精心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制造企业、与一线员工和管理层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职责范围和技能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对应的高端就业岗位为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员和五轴编程员。“‘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4],“缘‘岗’而设,随‘岗’而改”[5]。课程体系构建“要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原则”[6],课程内容设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同时体现基础性、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由此,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数控加工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这门新课程。该课程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合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与五轴加工技术。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尝试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是团队协作者、任务完成者和问题解决者,而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支持,引导他们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2“证课”融通

“证”主要指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它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证书设置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具有专业性和市场化的特征[7]。在课程内容中渗透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使学生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证书。[8]本课程对接精密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标准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机械零部件制造、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产业的现场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及数控编程人员。课程内容涵盖了初级和中级两个技能等级所需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将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职业技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