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道路运输安全基础
1.道路运输特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公用开放性;原始投资少,
技术要求低;单车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平均运距是最短的,运行持续性较差;准入
门槛较低,导致安全性较低,环境污染较大。
2.道路运输安全特点:行业风险高;主要原因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大型货车是
导致运输事故的主要车型;“两客一危”车辆是发生群死群伤恶性道路运输事故的主要车型;
动态、开放的工作环境增加了道路运输安全的管理难度。
3.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备案制度,加强重大风险报送管理,实行重大风险监测管控“一项一
案”“一企一策”。
4.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
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
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企业法人代表或最高管理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
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5.事故等级:
事故等级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30≥100≥1亿
重大10≤人数<3050≤人数<1005000万≤损失<1亿
较大3≤人数<1010≤人数<501000万≤损失<5000万
一般<3<10<1000万
6.根据《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调查制度》,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的统计报告分为
快报和统计。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所发生的
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的行车事故(包括客运班线车辆、旅游车及包车、货运
车辆(含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涉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死亡的行车事故、造
成重大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放射、爆炸品等)运输事故),应当在接到报告
后12h之内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的表式报交通运输部,并及时续报事
故伤亡人数变化、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所发生的一
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行车事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h之内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
故快报》的表式报交通运输部,并及时续报事故伤亡人数变化、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辖区内所属运输经营者发生的一
次死亡1人及以上的行车事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表》的表式按月
汇总后,于每月15日之前将上月的统计表报交通运输部。
7.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的形态主要包括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失火、撞固
定物和撞静止车辆及其他。
8.《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调查制度》将直接原因分分为:超载;超速;驾驶员操作
不当;疲劳驾驶;机械故障;爆胎:公路及设施原因;其他。
9.交通信息的分类:潜伏、微弱、先兆、突显。
10.驾驶员信息处理能力是指驾驶员在执行驾驶任务时,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用
bit/s来表示。驾驶员在行驶中应该保持一个最适宜的信息摄取量,可称为信息适宜密度。
11.积极的意志品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特点。
12.动视力随着车速的提高明显下降。
13.随着汽车速度升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14.人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人由暗处进入明(光)亮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的过程,称为明(光)适应。
15.常见的驾驶错觉主要有:速度、距离、弯道、坡度、光线。
16.饮酒驾车。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小于80mg。醉酒驾车。每百毫
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
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