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
文件大小:14.88 M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8-06
总字数:约6.98千字
文档摘要

1)备用状态,兴奋性正常2)激活或失活状态,兴奋性↓或消失所以,通道是否处于静息状态是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激活失活静息(2)0期去极化离子通道的性状(主要因素)第30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指AP从0期除极至复极-60mV,强刺激也不能再产生AP的时期。包含:1)绝对不应期:AP0期到复极致-55mV强S→无任何反应;原因INa处于失活状态2)局部反应期:AP复极-55~-60mV强S→局部去极化,不能产生AP;原因少量INa通道复活,其开放不足以引起AP第3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相对不应期(RRP):AP复极-60~-80mV阈上S→AP,部分Na+通道恢复,兴奋性在恢复,仍<正常。(3)超常期(SNP):AP复极-80~-90mV阈下S→AP,兴奋性>正常。因Na+通道基本恢复,MP<正常,与TP差值小注:在RRPSNP中产生的AP均<正常。慢反应细胞:L型钙通道激活、失活和复活速度均较慢,有效不应期持续到完全复极之后。不存在超常期第3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各期受刺激引起的电位变化第3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原因: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收缩期到舒张早期。意义:使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实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前提。第3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肌受到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代偿间歇的机制:窦性兴奋冲动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上。第3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6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富含肌原纤维,主要执行收缩功能如: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2)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含肌原纤维少或缺乏,主要功能是起搏、传导兴奋,控制心脏节律如: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普肯野纤维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一、心肌细胞分类:第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第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80~-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机制:☆静息状态下对K+有选择性通透性☆=K+平衡电位2.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第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肌细胞内液、外液中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离子浓度(mmol/L)平衡电位(mV)细胞内液细胞外液Na+10145+70K+1404-94Ca2+10-42+132Cl-9104-65第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刺激↓去极化,RP↓↓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开放↓再生性Na+内流↓Na+平衡电位(0期)快Na+通道:-70mV激活,-55mV失活,持续1-2ms,阻断剂(TTX)。0期:INa通道激活第6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快Na+通道失活+激活Ito通道↓K+一过性外流↓快速复极化(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