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pptx
文件大小:5.6 M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8-06
总字数:约3.44千字
文档摘要

危重症患者

镇静镇痛护理;;

镇痛与镇静相关知识;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s,ICU)主要是接收急危重症患者,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严

重且复杂,所以医疗、护理风险因素也相对较多,需要全面地加强服务,以及时地降低风险,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多发伤

多发性(multipleinjury):创伤由于其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失血量多,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使得急救与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如处理不当或者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疼痛

疼痛(pain):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

ICU患者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等。;

疼痛与镇痛

·危重症患者对镇静镇痛的需求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国外学者调查表明:离开ICU患者中,50%保留对ICU经历痛苦记忆,70%患者在ICU中存在焦虑和

疼痛的应激;

躁动与镇静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50%以上的ICU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其特征包括

躯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

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在综合ICU中,70%

以上的患者发生过躁动。躁动可导致患者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甚至危及

生命。

·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

·药物不良反应、休克、低氧血症,低血糖、酒精及其他药物的戒断反应、机械通气不同步等也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

·最易使重症患者焦虑、躁动的原因依次为:疼痛、失眠、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限制等。

·及时发现躁动,积极寻找诱因,纠正紊乱的生理状况,如:低氧血症、低血糖、低血压和疼痛等。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人性化的环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所作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尽可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参与并积极配合治疗。;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常见原因包括:

·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等。

·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镇痛与镇静的目的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

的治疗。;

休息睡眠不足:疲劳,定向力障碍,易激惹

应激反应加重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呼吸浅快,通换气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

·免疫功能降低

·持续高分解状态,病情加重甚至MODS;

镇痛治疗是否应该作为镇静治疗的基础?

·推荐在镇静治疗的同时或之前给予镇痛治疗(强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理论依据:大部分患者烦躁的首要原因是疼痛和不适感,故重症患者应首先考虑镇痛治疗,镇痛应作为镇静的基础;

·浅镇静时,镇静深度的目标值为RASS-2~+1分,SAS3~4分;

·较深镇静时,镇静深度的目标值为RASS-3~-4分,SAS2分;

·当合并应用神经一肌肉阻滞剂时,镇静深度的目标值应为RASS-5分,SAS1分。;

常用药:

1.苯二氮卓类药物

2.安定类药物

3.丙泊酚注射液

4.力月西注射液

5.曲马多注射液

6.芬太尼注射液;

1.氧合监测:常规监测指脉氧饱和度、氧分压

2.通气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与节律

3.循环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4.体温的监测

5.镇静药物引起抑制呼吸中枢或导致下颌松弛引起通气不足、呼吸道梗阻时,指脉氧饱和度的改变往往滞后,应加强临床观察;

镇痛与镇静护理原则;

对于所有成年ICU患者,推荐常规进行疼痛监测。

对于不能自行描述疼痛但运动功能正常且行为可以观察的内科ICU、术后或创伤的成年ICU患者(不包括颅脑外

伤),疼痛行为量表(BehavioralPainScale,BPS)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PainObservation

Too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