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
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
展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
规定》相关规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决定立项并联合晖阳(贵
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
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于2025年6月20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
会发布了《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立项通知,正
式立项。为响应市场需求,需要制定完善的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
术要求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中国硬碳负极材料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市场规模
持续扩大,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已成为全球硬碳负极材料研发和
生产的重要基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负极材料总出货
量达到137万吨,同比增长高达90.3%,其中虽然石墨类材料仍占
据主导地位,但硬碳材料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这一增长趋势
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扩张以及储能系统需求的激增,
为硬碳负极材料创造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硬碳负极材料是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
的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硬度、无序的碳结构和独特的储锂/储
钠机制而得名。与石墨类负极材料相比,硬碳在微观结构上表现出
更高的无序性和丰富的孔隙结构,适合与多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
硬碳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
来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
着电动车普及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激增,硬碳材料因其独
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尽管中国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在快速
扩攻张的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这些问题涉及技术研发、生产成
本、业链协同、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展。深入分析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对于推动硬碳负极材料产业突破
成长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目前,无《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相关标准,硬碳负
极材料作为电池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
环寿命和安全特性。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下,
电池技术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储能电
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电池负极材料
的最佳选择,硬碳材料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
国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6.5亿元,未来5年内年均增
速高达15.3%。然而,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标准缺失带来
的诸多问题,制定《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已成
为当务之急。
为了规范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晖阳(贵州)新能源材
料有限公司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提交了《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
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订申请。
《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标准的编制实施有助于规范高
容量硬碳负极材料的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进行了深
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确定了标准的制定原则,结合现有
实际应用经验,为标准的起草奠定了基础。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了高容量硬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的相关
要求,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方向。
3、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已有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经过数次修改,形成了《高容量硬碳负极材
料技术要求》标准草案稿。形成标准草案稿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
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
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
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技术要求,起草组形成了《高容量硬
碳负极材料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4、征求意见阶段
于2025年7月31日,标准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标准化工
作委员会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
见。同时由标准编制小组进行定向征求意见。
5、专家审核阶段
拟于2025年9月,中国中小商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