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月经络腧穴学模拟练习题与答案.docx
文件大小:10.71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8-06
总字数:约6.89千字
文档摘要

1月经络腧穴学模拟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试题:足太阳膀胱经单侧穴数是

选项A.45个

选项B.27个

选项C.44个

选项D.21个

选项E.67个

答案:E

2.试题:期门穴的定位是

选项A.以上都不是

选项B.锁骨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选项C.锁骨中线上,当第4肋间隙处

选项D.锁骨中线上,当第7肋间隙处

选项E.锁骨中线上,当第5肋间隙处

答案:B

答案说明: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即锁骨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3.试题:经脉病候有阳厥的为

选项A.足阳明经

选项B.手少阳经

选项C.手阳明经

选项D.足少阳经

选项E.足太阳经

答案:D

答案说明:足少阳经出现阳厥病候。足少阳胆经气血失调可出现阳厥等病症表现。

4.试题:“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哪条经脉的是动病

选项A.足阳明胃经

选项B.手少阳三焦经

选项C.足厥阴肝经

选项D.手阳明大肠经

选项E.足太阴脾经

答案:E

答案说明:《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太阴脾经的是动病为:“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所以答案是足太阴脾经。

5.试题:昆仑穴位于

选项A.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选项B.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选项C.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选项D.外踝正下方凹陷处

选项E.内踝正下方凹陷处

答案:B

答案说明: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故答案选C。

6.试题:悬钟穴的定位是

选项A.以上都不是

选项B.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前缘

选项C.外踝上缘直上3寸,腓骨后缘

选项D.外踝下缘直上3寸,腓骨前缘

选项E.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后缘

答案:B

答案说明:悬钟穴的定位是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前缘。A选项外踝下缘直上3寸位置错误;B选项外踝上缘直上3寸及腓骨后缘均错误;E选项腓骨后缘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7.试题:下列穴位定位正确的是

选项A.照海穴在内踝尖下方

选项B.筑宾穴在太溪上1寸

选项C.水泉穴在太溪穴上1寸

选项D.复溜穴在交信前0.5寸

选项E.太溪穴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答案:A

答案说明:筑宾穴在太溪上5寸,A选项错误;复溜穴在交信后0.5寸,B选项错误;水泉穴在太溪穴直下1寸,C选项错误;照海穴在内踝尖下方,D选项正确;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E选项错误。

8.试题: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起于

选项A.胸中

选项B.小指次指之端

选项C.中指之端

选项D.三焦

选项E.面部

答案:B

答案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手背至腕部,上行尺、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肩部,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目眶下。另一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9.试题:盗汗等症状,应选下列何穴为主

选项A.肾俞

选项B.肝俞

选项C.肺俞

选项D.心俞

选项E.脾俞

答案:C

答案说明:盗汗多由阴虚所致,肺主皮毛,肺阴亏虚,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则盗汗。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可调理肺脏功能,滋阴清热,故治疗盗汗应以肺俞为主穴。

10.试题:肺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选项A.脾经

选项B.肾经

选项C.肺经

选项D.任脉

选项E.胃经

答案:C

答案说明:肺的募穴是中府,属于手太阴肺经。肺募穴中府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归属于手太阴肺经。

11.试题:下列腧穴中,不属于任脉的是

选项A.膻中

选项B.承浆

选项C.廉泉

选项D.中极

选项E.水沟

答案:E

答案说明: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承浆、中极、膻中、廉泉均为任脉腧穴,水沟属于督脉腧穴。

12.试题:治疗表里经疾病,常与络穴配伍的是

选项A.俞穴

选项B.合穴

选项C.郄穴

选项D.募穴

选项E.原穴

答案:E

答案说明:原穴与络穴在临床上常相互配合使用,称为“原络配穴法”,治疗表里经疾病。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络穴是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原穴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络穴主要用于治疗其络脉所过部位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