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编排了《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升国旗》4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对韵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日月明》用节奏明快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小书包》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爱惜文具。《升国旗》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渗透了有关国旗的知识和爱国的情感。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目标
字词识写
◎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会写24个字和3个笔画。
◎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发现木字旁和草字头所代表的意思,初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了解汉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
◎展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语言积累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对韵歌》《升国旗》和古诗《古朗月行》(节选)。
◎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
阅读理解
◎图文结合,感受《对韵歌
》中事物一一对应的精妙。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口头表达
◎看图说词,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6日月明
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力、尖、尘”等11个生字,会写“力、男、土”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3.感受识字的乐趣,产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1.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会写“力、男、土”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能正确书写本课的5个字和提1个笔画。
合作交流图片识字多种方法朗读书写指导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1.认识“对、歌、雨、风、虫、清、绿、桃、红”9个生字和绞丝旁1个偏旁。
2.会写“云、雨、虫”3个字和提1个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块一回顾旧知,顺势揭题
师:你认识这些图片和这些象形字吗?
活动一:猜一猜下列图片对应的汉字。
生:日、月、水、火。
师:一起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注意“明”是后鼻音,怎样记住“明”字呢?
生:加一加,“日”加“月”组成新字“明”。
师:古人可真有意思,他们白天看到的最亮的事物是太阳,也就是“日”;晚上看到的最亮的是月亮。把“日”和“月”这两个字加起来,就成了“明”。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篇课文里。
板块二初读课文,指导正音
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同桌合作读)
师:小朋友们注意“尘、众、双”是翘舌音,“森、从”是平舌音,“尘、林、森、心”是前鼻音。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生单独朗读)
师:真棒,全班一起读。(生齐读课文)
板块三再读课文,强化规律
师:文中像“明”这样的,由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组合起来的字还有哪些?请你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来。(学生交流)
明男尖尘从众林森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力”字的?
生:“刀”字的撇画出头就是“力”。
师:猜一猜:为什么古人把“田”和“力”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男”字?
生:古时候,在田间劳作的基本上都是有很大力气的男人。
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尖”和“尘”呢?
生:一头大,一头小,表示由大到小就是“尖”。(课件出示:笔尖、针尖、塔尖、伞尖、脚尖)
师:某个东西一头大,一头小,我们就可以说它“尖”。“尘”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尘土”的图片)
生:飞扬着的或附在物体上的细小灰土就是尘土。
师:你们发现“明、男、尖、尘”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了吗?
生:这些字都是由两个独体字组成的,这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字的意思。
活动二:看图,猜一猜“从”“众”“林”“森”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从、众、林、森”分别是什么意思?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走,这就叫“从”。
师:表示“许多人”,就是“众”,电影院里很多人在看电影,他们是——
生:观众。
师:教室里很多人在听广播,他们是——
生:听众。
师:“林、森”分别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