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题目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出自()
A.《论语》B.《为学》C.《孟子》
答案:B
2.文中“蜀之鄙有二僧”中“鄙”的意思是()
A.卑鄙B.边境C.轻视
答案:B
3.富者对贫者去南海的计划是什么态度()
A.支持B.怀疑C.鼓励
答案:B
4.“吾一瓶一钵足矣”中“钵”指()
A.碗B.衣服C.鞋子
答案:A
5.贫者最后()去了南海。
A.没B.成功C.不确定
答案:B
6.本文作者是()
A.彭端淑B.袁枚C.纪昀
答案:A
7.文中富者准备()去南海。
A.马上B.雇船C.走路
答案:B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意思是()
A.人立志,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B.人要立志,照顾四川边境和尚
C.人立志,要像四川边境和尚
答案:A
9.贫者去南海凭借的是()
A.财富B.决心C.运气
答案:B
10.本文主要告诉我们()
A.做学问要靠钱B.事在人为C.不能去远方
答案:B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在文中有实指意义的有()
A.南海B.富者C.贫者D.一瓶一钵
答案:ABCD
2.贫者和富者对比体现在()
A.财富B.去南海的行动C.志向D.年龄
答案:ABC
3.文中体现贫者特点的有()
A.有决心B.勇敢C.有智慧D.贪婪
答案:ABC
4.下列句子出自《为学》的有()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B.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C.非学无以广才D.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AB
5.富者的表现说明他()
A.优柔寡断B.有经济实力C.缺少行动力D.目光远大
答案:ABC
6.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有()
A.有志者事竟成B.主观努力很重要
C.条件不是决定因素D.要学会积累财富
答案:ABC
7.贫者能成功去南海的原因有()
A.坚定信念B.不畏困难C.有充足准备D.有人资助
答案:AB
8.从《为学》中可以学到()
A.要敢于实践B.不要轻视他人
C.学习要循序渐进D.珍惜时间
答案:AB
9.对“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理解正确的有()
A.说明距离远B.暗示去南海困难大
C.强调去南海容易D.为故事发展做铺垫
答案:ABD
10.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
A.对比B.夸张C.借事说理D.欲扬先抑
答案:AC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为学》主要论述了做学问的难易与个人努力的关系。()
答案:对
2.富者最终也去了南海。()
答案:错
3.“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强调了学习行动的重要性。()
答案:对
4.贫者和富者的区别只在于财富多少。()
答案:错
5.本文作者认为只要有决心就能做成任何事。()
答案:错
6.“蜀之鄙有二僧”中“二僧”指两个和尚。()
答案:对
7.富者没去成南海是因为没有钱。()
答案:错
8.贫者去南海是一时冲动。()
答案:错
9.文章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来阐述道理。()
答案:对
10.“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表明富者有去南海的决心。()
答案:错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为学》中贫富二僧的故事。
答案:蜀地边境有贫富二僧,都想去南海。富者有钱准备雇船去,却一直未行动;贫者只有一瓶一钵,凭借坚定决心成功到达南海。
2.《为学》主要阐述了什么道理?
答案:阐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做学问或做事的难易并非由客观条件决定,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有志向、肯努力实践。
3.贫者成功去南海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关键因素是坚定的志向和无畏的勇气。他虽贫穷,却有去南海的强烈决心,不被困难吓倒,勇于付诸行动。
4.富者为什么没有去成南海?
答案:富者虽有财富和雇船的打算,但优柔寡断、缺乏行动力,只停留在准备阶段,没有迈出实际步伐,所以没去成。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学习贫者的精神?
答案:在现实中,要学习贫者坚定志向,面对目标不犹豫;不惧困难,不被外界条件束缚,勇于实践,积极为实现目标努力。
2.从《为学》看,财富与成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财富并非成功的决定因素。富者有财富却因缺乏行动未成功,贫者无财富却靠决心成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