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情境增强学生积极体验
摘要:分析了探究情境的实践性、探究性、逻辑性3个方面特征,论证了以探究情境创设为抓手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性。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从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思考、任务驱动设计方案并验证、利用模拟实验检验解释、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五个层层递进的主要环节,探讨了创设探究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流体压强;探究情境;积极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24)9-0017-4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体验对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设置疑问引导思考,分解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循序渐进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强化物理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更好地促进升华知识理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高度参与实验、思维进阶的学习环境,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思考的深度学习,摆脱了听讲记忆、死背答案的低水平、低效率学习方式。”[1]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能学会,且感知到物理有用,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1探究情境的主要特征
1.1实践性
初中物理源于生活,与生活联系紧密。探究情境的实践性体现在与生活联系密切。一方面,初中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思维水平不高,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明显的障碍,通过联系生活铺设台阶搭建学生理解物理的知识脚手架,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生活,将物理探究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让探究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走向XEtdjGhluH/mRgFnF0lNcoq+yqj6lL9MeE4wVHeEK8A=社会。联系生活的探究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联系生活、凸显实践性是探究情境的本质属性,也是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1.2探究性
初中物理探究情境凸显探究流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以源于生活的具体情境为背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探究过程。基于情境的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体会更深刻,效果更好。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彰显“做中学”“做中思”的育人理念,经历探究,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习得物理思想方法,更能提升动手实践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1.3逻辑性
初中学生探究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足以支持教学中开展自由探究。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教师通过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为学生探究指明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在探究中教师依据实际将大任务、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任务,一起驱动学生循序渐进达成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需要教师在探究中以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和问题为教学主线,增强教学的严谨性、流畅性、逻辑性。
2以探究情境增强学习体验的重要性
2.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越会主动、深入地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感觉初中物理学习难度大,需要持续、主动地思考、学习,才能突破障碍,突破学习难点。探究情境中,需要学生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这些环节无一不需要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各个环节依次进阶,完成探究的过程类似于闯关游戏,符合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2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
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有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学生认同这门学科,觉得这门学科有用、有趣,自己努力了能够学懂,学生对课程有亲密的情感。拉近学生和物理学科的情感距离,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的重要前提。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情境,凸显物理是源于生活、走向社会的课程,强化了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拉近了物理和初中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
2.3树立学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探究情境联系生活,能够激活学生的感性经验,有利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学懂、学通物理知识,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探究依托情境,各环节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