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结合物理中功的实例阐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内涵,理解其几何意义。
2.使学生学会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会用坐标运算推导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明确每一步推导依据。
3.通过对向量数量积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及运算律。
2.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的理解及运算律的应用。
2.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先给出物理中功的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2.运用讲授法,详细讲解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运算律及坐标表示,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向量数量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视频,问“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面藏着咱们要学的哪个知识点呀?”,让大家自由说说想法。
2.讲解(15分钟)
-从课本的基础定义入手,边写板书边举例子。比如讲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时,就拿刚才汽车做功的例子来分析,力\(F\)与位移\(s\)的夹角为\(\theta\),功\(W=|F||s|\cos\theta\),这里的\(|F||s|\cos\theta\)就是向量\(F\)与\(s\)的数量积。
-详细讲解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如\(\vec{a}\cdot\vec{a}=|\vec{a}|^2\)等,并通过具体向量进行计算演示。
-推导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如交换律\(\vec{a}\cdot\vec{b}=\vec{b}\cdot\vec{a}\)等,每一步都说明依据。
3.课本讲解
-必修四第103页第\(1\)段:“已知两个非零向量\(\vec{a}\)与\(\vec{b}\),我们把数量\(|\vec{a}||\vec{b}|\cos\theta\)叫做\(\vec{a}\)与\(\vec{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vec{a}\cdot\vec{b}\),即\(\vec{a}\cdot\vec{b}=|\vec{a}||\vec{b}|\cos\theta\),其中\(\theta\)是\(\vec{a}\)与\(\vec{b}\)的夹角。”
-分析:这段里的关键词是“非零向量”“数量积”“夹角”。作者这样写明确了数量积的定义对象是非零向量,通过夹角来定义数量积。和前后内容的关联是为后续学习数量积的性质、运算律等做铺垫。提醒学生“把这段里的\(\vec{a}\cdot\vec{b}=|\vec{a}||\vec{b}|\cos\theta\)句子画出来,咱们一会儿重点讨论”。
4.互动交流
-让大家4人一组,围绕“向量数量积为0时,两向量有什么关系?”聊5分钟,每组派代表说3分钟,其他人要是有不同想法,随时举手补充呀!
-参考答案:当向量数量积为0时,若两向量都不为零向量,则两向量垂直;若其中一个向量为零向量,也满足数量积为0。从向量垂直的角度看是两向量夹角为\(90^{\circ}\),此时\(\cos\theta=0\),所以数量积为0。不过要是换个角度,从向量的模和方向的变化来看,当一个向量的模不变,另一个向量的方向逐渐变化使得夹角变为\(90^{\circ}\)时,数量积也会变为0。
5.例题讲解(10分钟)
-给出课本上的例题,如已知\(\vec{a}=(5,-7)\),\(\vec{b}=(-6,-4)\),求\(\vec{a}\cdot\vec{b}\)。
-详细讲解解题过程,先写出坐标运算公式\(\vec{a}\cdot\vec{b}=x1x2+y1y2\),然后代入\(\vec{a}\)与\(\vec{b}\)的坐标进行计算。
6.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课本上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7.总结(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包括概念、性质、运算律和坐标表示。大家对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理解得还不错,在运算律的应用上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希望大家课后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课本第108页习题2.4A组第1、2、3题。
2.拓展作业:已知\(\vec{a}=(1,2)\),\(\vec{b}=(3,4)\),求与\(\vec{a}\c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