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医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文件大小:23.9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8-09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中医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难经》

2.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曲直D.从革

3.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4.具有“主蛰守位”特性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六淫致病的特点()

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相兼性

6.情志致病,最易损伤哪几个脏()

A.心、肝、脾B.心、肺、肝C.肺、脾、肾D.肝、脾、肾

7.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常见于()

A.气滞B.血瘀C.痰湿D.血虚

8.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B.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脉症合参

C.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9.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10.下列哪种治法属于“实则泻之”()

A.回阳救逆B.通因通用C.滋阴降火D.寒者热之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中医“六腑”的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

2.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3.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相乘D.相侮E.相克

4.以下属于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的有()

A.疼痛B.肿块C.出血D.面色黧黑E.肌肤甲错

5.下列哪些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E.辨证

6.八纲辨证中,属于阳证的是()

A.表证B.里证C.热证D.实证E.虚证

7.下列属于补虚药的是()

A.补气药B.补阳药C.补血药D.补阴药E.收涩药

8.中医治疗原则包括()

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整阴阳D.三因制宜E.标本缓急

9.下列属于五脏共同生理特点的是()

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实而不能满D.满而不能实E.以通为用

10.下列情志中,与肝相关的有()

A.怒B.喜C.思D.悲E.惊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的“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2.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3.六淫邪气中,只有湿邪具有重浊的特性。()

4.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5.虚证就是指正气虚损,而邪气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6.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是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7.五行学说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

8.凡能疏散肌表,促使发汗,以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9.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10.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医的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改变可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

2.简述气血之间的关系。

答案: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促进血液生成;气能行血,推动血液运行;气能摄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使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能养气,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

3.简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答案: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季节性,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环境有关;相兼性,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简述中医治疗原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