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治病求本和标本兼治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2.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曲直D.从革
3.五脏中主藏血的是()
A.心B.肝C.脾D.肺
4.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5.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肾
6.六淫中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7.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肾B.心、肝、脾
C.肺、脾、肾D.肝、脾、肾
8.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血虚D.痰饮
9.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10.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B.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脉症合参
C.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有()
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愈后防复D.扶正祛邪
2.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是()
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
3.五脏与五体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在体合脉B.肺在体合皮C.脾在体合肉D.肝在体合筋
4.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
5.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B.髓C.骨D.脉
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
7.下列属于瘀血致病特点的是()
A.疼痛B.肿块C.出血D.面色黧黑
8.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9.下列属于中医治疗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标本先后C.调整阴阳D.三因制宜
10.下列属于补法的是()
A.补气B.养血C.滋阴D.壮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五行中相生即相互促进,相克即相互抑制。()
3.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4.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5.气能行血,血能载气。()
6.寒邪致病易伤阳气。()
7.实证就是指感受外邪所引起的疾病。()
8.望神重点是观察眼神的变化。()
9.中医治病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10.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
答案:整体观念包含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自然界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生理病理;人与社会环境也息息相关,社会因素可影响人的身心状态。
2.简述气血之间的关系。
答案: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养气。气的充足有助于血液生成和运行,血的充足则为气的生成和功能发挥提供物质基础。
3.简述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案:风邪: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主动;寒邪:寒冷、凝滞、收引;暑邪: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湿邪:重浊、黏滞、趋下;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热)邪:炎热、升腾、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致肿疡。
4.简述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案:扶正祛邪,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标本先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调整阴阳,使阴阳恢复平衡;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结合临床实际,谈谈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只有准确辨证,明确病因病机,才能制定有效治法和方药。如感冒,辨证不同用药不同,风寒用辛温解表,风热用辛凉解表,能提高疗效,体现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
2.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意义?
答案:“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