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公司测温仪维护记录规定细则
一、总则
本规定细则旨在确保批发公司测温仪的正常运行与准确使用,为公司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规范测温仪的维护记录工作,提升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符合公司严谨、负责的企业文化要求。本细则依据国家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及公司实际运营需求制定,秉持着扁平化管理理念,力求在确保制度严格执行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层级沟通成本。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细则适用于批发公司全体员工。公司内所有用于体温检测的测温仪均在此规定管理范围内。无论是公司入口处、仓库等场所使用的固定测温设备,还是员工在业务活动中携带使用的便携式测温仪,都需遵循本细则进行维护记录工作。同时,对于涉及公司业务往来的客户,在进入公司场所时所使用的测温仪也参照本细则执行维护记录相关要求,以保障公司与客户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中开展业务。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一)行政部门
行政部门作为本规定的主要执行与监督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测温仪的维护记录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制定详细的维护记录计划,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维护记录方法;定期检查维护记录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与指导;与采购部门协作,确保测温仪的维修、更换等物资及时到位。
(二)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负责测温仪的采购工作,需确保所采购的测温仪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实际需求。在采购过程中,收集产品说明书、维护手册等资料,并及时移交行政部门。同时,根据行政部门的需求,负责联系测温仪的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机构,进行设备的维修、校准等工作。
(三)使用部门
公司各部门作为测温仪的使用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测温仪的日常维护记录工作。该负责人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标准对测温仪进行维护,并准确记录维护情况。在发现测温仪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及时报告行政部门,并配合采购部门进行维修处理。
(四)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与测温仪维护相关的费用,包括设备采购、维修、校准、耗材等费用。对费用支出进行审核与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并根据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将相关费用控制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管理内容与流程
(一)测温仪的日常维护
1.清洁
每日使用前和使用后,使用部门的负责人需用干净、柔软的湿布擦拭测温仪的表面,清除灰尘、污渍等。对于探头部位,要特别小心擦拭,避免刮伤。如遇污渍较难清除,可使用适量的酒精进行擦拭,但需注意酒精的浓度和用量,防止损坏设备。
2.电量检查
每次使用前,检查测温仪的电量情况。对于电池供电的测温仪,如电量不足,及时更换电池;对于可充电式测温仪,确保设备处于充满电状态。更换电池或充电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损坏设备。
3.功能测试
每日首次使用时,进行简单的功能测试。对已知体温正常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检查测量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且显示准确。如发现测量结果异常或显示错误,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行政部门。
(二)维护记录内容
1.日常维护记录
使用部门的负责人需对每次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清洁情况(是否清洁、清洁方式)、电量检查情况(电量是否充足、是否更换电池或充电)、功能测试情况(测试结果是否正常)等。记录应详细、准确,确保可追溯性。
2.维修记录
当测温仪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采购部门联系维修机构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采购部门需记录维修日期、维修机构名称、维修内容(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维修费用等信息。同时,将维修记录反馈给行政部门和使用部门,以便更新设备档案。
3.校准记录
根据测温仪的使用频率和相关标准要求,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工作由采购部门联系专业校准机构进行。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日期、校准机构名称、校准结果(是否合格)等信息。校准记录作为设备准确性的重要依据,需妥善保存。
(三)维护记录流程
1.记录填写
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在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后,立即在《测温仪日常维护记录表》上填写相关信息。表格应清晰、整洁,不得随意涂改。如填写错误,需在错误处划横线,并在旁边注明正确信息,由填写人签字确认。
2.审核与汇总
每周结束后,使用部门将本周的《测温仪日常维护记录表》提交给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对记录进行审核,检查记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审核通过后,行政部门将各部门的维护记录进行汇总,形成《测温仪维护记录周报》。
3.存档与查阅
行政部门将审核后的维护记录进行存档。存档期限为测温仪的使用周期结束后至少保存三年。在存档期间,如需查阅维护记录,需填写《测温仪维护记录查阅申请表》,经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查阅人不得擅自复印、修改记录内容。
五、权利与义务
(一)员工权利
1.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提供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测温仪,并接受相关的使用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设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