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docx
文件大小:34.55 K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8-09
总字数:约2.05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1-

《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

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1.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作为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构建现代化、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通过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成都市将全面提升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实施高速公路网络加密,提高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形成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动绿色出行,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2)在铁路建设方面,成都市将积极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自宜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高速铁路网络的重要节点。同时,优化铁路客货运输布局,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成都市将加快地铁建设步伐,扩大地铁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地铁运营服务品质,打造全国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此外,成都市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对接,推动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

(3)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成都市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将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共享。通过建设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提升交通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成都市将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城市交通网络优化

(1)成都市城市交通网络优化项目计划旨在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根据2023年数据,成都市日均交通量达到约600万辆次,其中高峰时段拥堵指数超过6.0。为此,成都市计划新增1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优化现有公交线路,提高公交专用道比例至20%。例如,成都市已实施的“公交优先”政策,使公交出行时间缩短了15%,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吸引力。

(2)成都市通过建设立体交通设施,如地下通道、空中连廊等,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以天府大道为例,地下通道的投入使用,将地面交通流量减少了30%。此外,成都市还推广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以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据统计,截至2023年,成都市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达到40万辆次,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

(3)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成都市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控,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调整信号灯配时。例如,成都市已对部分区域的交通信号灯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使交叉口通行效率提高了20%。此外,成都市还将推广自动驾驶技术,预计到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

3.3.智能交通系统发展

(1)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是成都市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关键举措。成都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50亿元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该系统将集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交通流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通过建立交通信息平台,成都市将实现交通数据的实时共享,为政府决策、交通管理和公众出行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成都市已实施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有效缩短了交通拥堵时间,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2)成都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还将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试点和推广。计划在2025年前,在特定区域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预计将投放1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一举措旨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利用率,并降低城市交通污染。此外,成都市还将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如智能停车系统、智能路侧单元等,以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停车系统预计将覆盖全市50%的停车场,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3)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成都市计划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打造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平台。通过设立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成都市还将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智能交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将为成都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成都市旨在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交通体系。

二、产业转型升级

1.1.高端制造业发展

(1)高端制造业作为成都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最新统计,成都市高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30%,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成都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