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docx
文件大小:165.01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8-10
总字数:约1.39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1)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双重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线,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体而言,我们要以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确保电力系统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有机衔接。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电力系统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电力生产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同时,要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包括,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电力交易规则,创新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提高电力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此外,要加快电力技术创新,推动电力装备升级换代,培育壮大电力装备制造业,提升我国电力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3)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近年来,我国在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全球最低水平,风电发电成本也大幅下降。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电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人才保障。

2.发展目标

(1)到2027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将基本建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显著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以上,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50%。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智能电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交易电量占比超过60%。电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发电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链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在此基础上,到2027年,我国电力系统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效。全国范围内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负荷高峰时段电力缺口得到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显著提升,弃风弃光率降至5%以下。电力系统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同时,电力行业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我国将重点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提高电网互联互通水平。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电力价格机制,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加强电力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还将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电力行业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确保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在2027年实现既定目标,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电力系统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2)坚持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电力价格机制,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同时,强化政府监管,确保电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电力消费者权益。

(3)坚持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国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人才保障。

二、优化电力系统结构

1.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要加快推进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力系统互联互通水平,确保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重点建设一批特高压输电线路,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输电损耗。同时,加强省际间输电通道建设,提高区域电网间的互济能力,满足区域电力需求增长。

(2)加快推进城乡配电网改造升级,提升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配电网建设,缩小城乡供电差距。推广智能配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