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方面,本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标准计量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将以提升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计量水平为核心,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本实施方案的实施,将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数据驱动为导向,强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根据我国2020年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如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预计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3)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围绕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评价、碳交易、碳汇能力评估等方面,加强标准计量技术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例如,在碳排放核算方面,我们已成功研发了碳排放核算软件,为全国近300家企业提供了碳排放核算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碳核算标准制定,推动我国碳核算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2.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过程中,将充分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标准计量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2020年为例,我国在碳排放核算方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覆盖了能源、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为碳排放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坚持系统性原则。本实施方案将全面考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构建涵盖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评价、碳交易、碳汇能力评估等在内的完整标准计量体系。以能源领域为例,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标准,如《能源消耗量限额第1部分:通则》、《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为能源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3)坚持协同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以2021年为例,我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为跨部门协同提供了政策保障。
3.目标要求
(1)本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是,到2025年,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涵盖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评价、碳交易、碳汇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预计届时,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比2015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和标准制定;二是完善碳足迹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三是推动碳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四是提升碳汇能力评估水平。
(2)到2030年,目标是进一步优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确保体系更加科学、全面、高效。届时,我国碳排放强度预计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为实现这一阶段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水平;二是深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提高核算准确性和一致性;三是推动碳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四是加强碳汇能力评估,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3)到2060年,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构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届时,我国碳排放强度预计将比2005年下降9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左右。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将持续优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二是加强能源结构优化,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碳汇能力。
二、标准体系框架
1.碳达峰标准体系
(1)碳达峰标准体系将围绕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源识别、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制定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明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程序;建立碳排放源识别体系,对各类排放源进行分类和识别;制定碳排放强度控制标准,设定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建立碳排放交易标准,规范碳排放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