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简注胡海牙先生传内功八段锦
屠龙注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养生术中的经典,有着比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习练者各自不同的体悟,八段锦的练法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我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武术大家对八段锦特别偏爱,都或多或少练习过。这其中,讲究内在修为的武术内家流派尤其重视八段锦,其主要练法和社会上流行的有所不同。
按:锦,古代指由各种不同颜色之丝线交织而成,锦缎、锦被等等,八段锦,由八个不同的动作编排而成,有集锦之意,从南宋后就已经有其踪影,胡海牙老先生所传下来这套八段锦,名称姿势和世传的八段锦基本相同,但内里练法则很大不同,对于内部抻拔之功更为优异,坚持锻炼,自有易筋坚骨,强身锻形之奇效。
诀并注: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按:此式同易筋经之‘掌托天门’式大致相同,胡老先生所言并未说明呼吸如何同于动作配合之方法,今按照易筋经练法简单说明一下,此式要点:不在于上面之手,而在于全身从下往上之贯穿,故有调理三焦之效,吸气时候,则可意想肚脐吸气,从下而上,胸肋齐张,顶骨上拔,有上推拔开充满之意;呼气则灌注到手,有上抗重物暗劲推顶之力,如此八口呼吸则可放松一下,再接做第二遍。“泥丸宫”也是天门穴,人体头部百会穴之前处即是。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
站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按:马步有沉裆下气之功效,此式拟古人骑马弯弓射猎物之意,可起到畅达两臂、开胸背筋强壮肺部之功效,前伸之手上,食指要伸开,且要用力后扳,拇指要撑,让虎口张开,掌心要缩,此时食指之大筋必定挑起,联通肩背;后手与前手相反用暗力,虽然是后来,但自肩膀处仍是外抻之力,故两肩也要平,不可歪斜,抻开时,左右两个肩窝要有,此式随呼气左右外撑,吸气则保持原样,也是八口呼吸再换式。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传统上这两段分开来做。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两段合起来做,效果更好。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这样举、压、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续做八次后,两手松回,上半身也转正,同时全身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再换过左手举,右手压。如此反复左右侧各做八遍。
做这两段动作时,两腿始终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弯曲。腰也不能来回扭动,而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
按:上下抻拔,可以使人体中宫得以锻炼,所以又调理脾胃只说,而扭动颈部、腰部,可使人体脊柱旋转,活动椎间气血,此式也是随呼气而上下抻拔,而吸气则保持原样,一边做完再做一边,合起来算一遍。
五、怒目攒拳增气力
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两手如卷饼式握拳,并以内劲紧贴腰间,拳心向上;两目怒视前方;用暗劲将右拳慢慢冲出,拳心自然翻转向下。冲到不能再冲时,手臂已直,依势用暗劲再向前冲八次。然后全身松开站立,自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后,换为左手冲拳。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如卷饼式握拳,也是暗劲,这样拳才能攒得紧。不但“攒拳”要“怒目”,“两手托天”、“左右开弓”、“单手举”、“往后瞧”以及后面要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