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典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2.下列哪项不是腧穴的治疗作用()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平衡作用
3.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合谷
B.三间
C.阳溪
D.偏历
4.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
A.合谷
B.至阴
C.三阴交
D.太冲
5.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6.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久溃不敛
7.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8.下列哪组穴位不是俞募配穴()
A.肝俞、期门
B.心俞、巨阙
C.膀胱俞、中极
D.脾俞、胃俞
9.治疗失眠多梦,宜首选()
A.神门
B.合谷
C.足三里
D.太冲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行针辅助手法()
A.循法
B.提插法
C.刮法
D.摇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奇经八脉的有()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2.下列穴位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有()
A.足三里
B.三阴交
C.梁丘
D.内庭
3.腧穴的分类包括()
A.经穴
B.奇穴
C.阿是穴
D.特定穴
4.以下可用于治疗头痛的穴位有()
A.百会
B.太阳
C.风池
D.合谷
5.下列属于艾灸的是()
A.瘢痕灸
B.隔蒜灸
C.温和灸
D.电针
6.针刺补泻手法包括()
A.提插补泻
B.捻转补泻
C.徐疾补泻
D.迎随补泻
7.治疗面瘫的常用穴位有()
A.攒竹
B.阳白
C.地仓
D.颊车
8.以下哪些是特定穴()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背俞穴
9.具有健脾作用的穴位有()
A.足三里
B.三阴交
C.脾俞
D.太白
10.以下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有()
A.沟通联系作用
B.运输渗灌作用
C.感应传导作用
D.调节作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经络系统中,经别是十二经脉的别行部分。()
2.所有穴位都有近治作用。()
3.针刺时,得气是判断疗效的唯一标准。()
4.瘢痕灸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
5.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6.俞穴都位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7.电针的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8.迎随补泻中,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为泻法。()
9.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10.穴位注射时,药物剂量一般根据穴位和病情而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经络具有沟通联系作用,连接脏腑与体表、上下及脏腑间;有运输渗灌作用,输送气血;有感应传导作用,传导信息;还有调节作用,协调机体平衡。
2.简述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
答:补法是使机体虚弱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通过针刺手法促进正气来复;泻法是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用针刺手法疏泄病邪。以扶正祛邪为基本目的。
3.列举3种常用的艾灸方法及适应证。
答:瘢痕灸,用于治疗哮喘、瘰疬等慢性病;隔姜灸,适用于寒性呕吐、腹痛等寒证;温和灸,可用于风寒湿痹、虚寒性病症等。
4.简述特定穴的分类。
答: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
答:针灸治疗疾病优势明显。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对多种疾病有效;疗效迅速,可即时缓解症状;还可调节整体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
2.如何在临床中准确选取穴位进行治疗?
答:临床选穴要依据经络理论,按病位选近部、远部穴位;根据辨证选相关特定穴;参考现代研究成果。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灵活准确选穴。
3.谈谈你对艾灸温通经络作用的理解。
答: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使热力渗透肌肤,激发经气活动。能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寒邪,畅通经络。可改善因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恢复经络正常功能。
4.针刺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异常情况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