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热致性液晶聚氨酯材料:结构构筑与性能调控的深度探索.docx
文件大小:46.27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8-12
总字数:约3.32万字
文档摘要

热致性液晶聚氨酯材料:结构构筑与性能调控的深度探索

一、绪论

1.1液晶高分子概述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在研究胆甾醇苯甲酸酯时,发现其加热至145.5℃时会熔融成为混浊的液体,继续加热至178.5℃时,混浊液体突然变成清亮液体,且这一过程可逆,该物质在两个熔点间呈现出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随后,德国物理学家Lehmann用偏光显微镜证实了这种中间相态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兼具液体流动性与晶体光学各向异性,将其命名为液晶,Reinitzer和Lehmann也因此被称为液晶科学之父。1937年,Bawden和Pirie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毒时,发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