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1.政治腐败
(1)表现: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当时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2)后果: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张居正改革
(1)时间:。?;(2)内容:清丈田亩,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
(3)作用: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明朝末年,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2.过程;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兴起
(1)建立政权:1616年,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发展:1635年,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2.清军入关
(1)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军入关。?
(2)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建立统治:1644年,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巩固统治
(1)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1.“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清朝建立的原因
D.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2.(2024福建)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这导致明朝()
A.物价不断飞涨
B.与清军作战失利
C.官员职权范围缩小
D.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3.“一条鞭法”是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由此可见,“一条鞭法”()
A.简化了税收手续
B.推动了汉化进程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4.(2024四川成都期末)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好读物。下列连环画有助于了解明朝灭亡历史的是();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黄雀”应当是()
A.西晋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引发下面图示中两种变化的是哪一人物所为()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雍正帝;7.由下表信息可知,唐朝与明朝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是();8.关于张居正的改革,历史上评价不一。下列评价符合史实的是()
A.一条鞭法将田赋、兵役及其他杂税合并
B.新的赋税制度灵活性大,主要以实物交税
C.改革还涉及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D.改革影响巨大,他去世后,改革气象仍持续很久
9.“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李自成起义中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A.“均田免粮” B.“行仁政”“不嗜杀”
C.井田制 D.农田水利法;10.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26年,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女真定族称和改国号的目的是()
A.尽快灭亡明朝
B.镇压李自成起义军
C.尽快创建“八旗制度”
D.更好地创建统一多民族国家;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材料三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豫变纪略》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4分);(3)材料三反映李自成大赈饥民。李自成起义军在起义中提出什么口号?(2分)这个口号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