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2.在位皇帝:。?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4.概况;5.地位: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2.倭患: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造成严重的倭患。
3.抗倭过程:1561年,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他率军进入福建,与广东地区的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消灭当地的倭寇,消灭当地的倭寇,使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三、援朝战争
1.背景
(1)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
(2)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
(3)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2.影响: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1553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2.明政府在澳门设置,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1.(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2.(2024辽宁)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 B.条件 C.经过 D.影响
3.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法适应南方复杂的丘陵、水网地形,还能根据不同作战情况进行变阵,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浑如一体。用此阵法打败倭寇的明朝名将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岳飞;4.“明朝万历年间的两次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援朝战争的()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5.1553年以欺骗的方式攫取在澳门租住权的是()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6.(2024广东)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7.(2024四川广安期末)对联蕴含历史信息。下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A.治国贤君
B.航海先驱
C.民族英雄
D.千古一帝;8.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包括郑和宝船(模型)、《榜葛剌进麒麟图》、戚继光像,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元朝的政治统治
B.明朝的对外关系
C.元朝的科技文化
D.明朝的中外交通;9.(2024青海果洛期末)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和平之师、友好使者”为主题的论证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来论证吧。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材料二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