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年度考核的时刻。作为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年来,我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方面,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除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我也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我知道,作为骨干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地“放电”。这一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和期刊,从那些教育专家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我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区里组织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同行们交流心得,碰撞思想。记得有一次研讨,大家就“如何激发内向学生课堂参与度”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同的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回来后我尝试了一些新的互动方式,效果还真不错。这种持续学习的状态,让我感觉自己的教学工具箱越来越充实,面对各种教学挑战时也更加从容。
当然,光自己进步还不够,我还承担着指导年轻教师的责任。这一年,我带了两位新入职的老师。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备课、上课、处理班级事务,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犯错。看着他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够独立自信地站在讲台,甚至开始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我常常跟他们说,教学是个良心活,更要用心活,希望他们也能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教学初心”。
我也积极利用学校的资源,比如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去查阅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看看国际上有哪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虽然有时会觉得有点“费时费力”,但想到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率,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我始终认为,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家校之间需要搭建起一座畅通的桥梁。这一年里,我定期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现,也认真倾听家长们的想法和担忧。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原因,调整了沟通方式,孩子的状态很快就稳定下来了。这种紧密的配合,不仅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了学习生活,也让家长更加信任和配合学校的工作。我努力让家长们感受到,我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他们教育路上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家长开放日、校园文化节等。在这些活动中,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尽力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也让家长们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看到家长们脸上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种互动也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课堂之外,他们展现出的另一面,也给了我很多教育的灵感。
回顾这一年,有辛苦,有收获,更有满满的幸福感。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帮助下进步,看到年轻老师在我的指导下成长,看到家校之间建立起信任和默契,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最宝贵的财富。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化,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不会改变。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努力前行,争取在新的学年里,做得更好,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贡献自己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