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包括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动机
答案: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
解析: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左右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3.()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B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4.维纳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能力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学习动机理论的有()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成败归因理论
E.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ABCDE
解析:常见的学习动机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长内驱力
答案:ABC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简答题
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此外,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论述题
请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
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动机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1.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生理需要: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对维持生命和身体基本机能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类的生命将受到威胁,也就根本谈不上其他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
-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比如,人们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受到伤害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的需要。比如,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浪漫的爱情等。
-尊重需要:包含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两个方面。自尊主要体现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认可;受到他人尊重则表现在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赞扬和尊重。
-求知需要: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都属于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例如,人们对艺术、美好的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自我实现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时,他会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一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马斯洛认为,上述七种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但这种顺序并非绝对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2.对教育的启示
-关注学生的基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例如,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学生的饮食健康、休息充足等,让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需要,学生才能安心学习。
-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重视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