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彩球:小学生早期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案例研究
【摘??要】代数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早期代数思维的渗透和相关内容的学习,能为小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代数减轻难度。“称彩球”就是为小学生代数思维发展而设计的拓展课。教学前发现,关系推理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通过思考与操作,让学生体验关系的推理,应用推理的结果解决问题;教学后,学生关系推理总体水平有明显上升,代数思维提升有成效。
【关键词】称彩球;代数思维;关系推理
现行的小学数学各套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把“未知数与方程”这个代数内容放在高年级进行教学,这是因为代数内容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已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一个障碍。如何应对挑战?其中一个方法是进行早期代数思维的教学。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在正式学习代数之前,进行代数思维的渗透和相关内容的学习,就会大大减轻小学生学习代数的难度,从而更顺畅地用代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早期代数思维的萌发[1],既可以结合现行教材的相关内容,如“找规律”教学中函数关系的渗透、“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算互逆关系的学习、“图形代数”教学中数量关系的推理等,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数学拓展课。与前者相比,后者目标更聚焦,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和深刻体验。“称彩球”就是为小学生代数思維发展而设计的系列拓展课中的内容。
【前测准备】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我们准备了5道前测题,每题2分,共10分,这5题都来自浙教版教材(是未学内容的后续习题)。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二年级学生70人进行测试,前测题和测试结果如表1。
根据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解决第1题、第2题这类可以直接看出数量关系的简单题型,学生可以用算术思维直接解决问题,题目的得分率就比较高。而解决第3题至第5题这类需要发现隐含关系并运用关系推理的题型,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代数思维能力,因此这些题的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第3题,得分率最低,不到本题分值的35%。由此得出,关系推理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把这节课的目标聚焦到关系推理的学习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彩球活动,让学生感知数量的协变和对应关系。
(2)在思考与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关系推理,并用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习材料】
天平(平衡秤)、彩球、学习单。
(一)任务1:选彩球比轻重
教师呈现5个大小相同的彩球,提问:哪个最重?哪个最轻?两两比较,比几次能比出轻重关系?
学生掂一掂,称一称,画一画,记录称重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怎样比较轻重?
经过交流与反馈,学生发现了多种方法。
(1)把记录结果按球的颜色重新排列就容易比出轻重了。黄球在天平下沉的一头有3次,说明它比另外3个球都要重,所以是最重的(如图1)。同样,绿球比其余2个都重,红球比紫球重,说明紫球最轻(如图2)。从图1、图2中还可以看出紫球在天平翘起的那头有3次,说明它比其他3个球都要轻。
通过比较学生还发现:①颜色相同的球同样重;②4种颜色的球比轻重,两两相比,要比6次。
(2)从其中一个结果开始,连续比较。如从黄球开始,发现它比绿球重;再找绿球,发现它比红球重;再找红球,发现它比紫球重。所以黄球最重,其次是绿球、红球,最轻是紫球。
(设计意图:比较球的轻重,实际上是在进行数量关系的推理,是比较简单的直接推理,为后续的基于等量的代数推理活动“热身”。)
(二)任务2:利用天平移彩球
(1)教师出示天平,然后往天平的左右托盘里一个一个地加上彩球,天平时而左边下沉,时而右边下沉,直到呈现如图3所示的状态,天平平衡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不作评价,目的是交流,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是对还是错。
(3)呈现任务:用这11个球,还可以怎样放,天平仍旧保持平衡?小组合作,画出彩球平衡图。(只能观察,不能动手尝试)
(4)交流与反馈。
第一类是把左右两边的球交换位置,即把原来是右边的球放到左边,把原来是左边的球放到右边。第二类是根据彩球的重量关系来放置。
受任务1的启发,学生重新排列了图中的彩球(如图4),发现将彩球一一对应后,左边还剩1个红球,右边还剩2个紫球。因为左右两边同样重,所以将同样的彩球对应抵消之后,剩下的1个红球与2个紫球同样重。根据这样的关系,可以把右边的1个红球替换成左边的2个紫球(如图5)。
(5)操作验证。让学生动手在天平中验证二类推理情况的可行性。
(设计意图: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发现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不要引导学生先发现关系再进行代换推理,而是要让学生面对一个真实任务,体验问题解决的真实过程,即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感到彩球这么多无从下手,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对应关系,进而用关系推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解决问题时发现关系的必要性,获得推理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