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家乡二十年间发展变化的照片、资料,感受科技带给人类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仔细审题
1.图片导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看!多少年过去了,你们的父母还珍藏着小时候家乡的照片。(出示学生搜集的家乡二十年前的照片)说一说自己家乡二十年间的变化。
2.今天,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一下家乡二十年后的样子。
揭题:二十年后的家乡。
3.引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自由读题,明确习作主题。
课件出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2)再读材料,明确习作要求。
预设:大胆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列出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完后互换阅读,认真修改。
【设计意图】要想写好习作,首先主题不能偏移,所以必须先仔细审题,在审题中明确本次习作主题,对习作要求读懂读通。
板块二激发想象,开启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1)引导:二十年后,你多少岁?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你看到了家乡的哪些变化呢?
①从多个角度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
②根据关键词想象:机场、交通、学校、超市、家人、老师、同学……会有哪些变化?
(2)思考:你希望它们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指导点拨:①未来二十年,给生活带来最大的变化是科技发展。如二十年后的通信方式、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生活起居,要大胆想象这些方面的变化。②要关注人的变化:家乡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他们的外貌、服饰、职业、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③家乡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人们在“玩”些什么?④你回家乡后会有什么趣事发生?
3.指导合理想象。
(1)指名交流。
(2)引导评议:大家觉得他的未来美好吗?会实现吗?
【设计意图】创设时空穿越的情景,从多个角度,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通过师生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象,使想象更加合理,更加具体。
板块三范例引路,列写提纲
1.学习范例,感知提纲。
课件出示:
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
开头:穿越到二十年后,看到了我的家乡。
工作的变化:机器人在照料着果园。
中间:家乡的所见所闻环境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生活的变化:遇到老同学开着3D打印的汽车去郊游。
结尾:表达我对二十年后家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1)读一读提纲范例,说说提纲包括哪些内容。
(2)交流归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
(3)教师点拨:①列提纲之前,心中要有整体构思:准备写哪些变化?详写什么?略写什么?②提纲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啰唆。③提纲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学生尝试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题纲。
归纳总结:列好提纲再动笔,思路清晰不跑题,写后对照提纲来修改,提高效率保质量。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编写提纲是本次习作新结识的内容,先要让学生心中有内容可写,知道自己打算从哪些方面去写,即选择材料。再根据这些材料列出简要的提纲,做到提笔之前有料可写,动笔之前有路可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习作中注意分段叙述,把家乡的重点变化部分写具体。
2.评议习作稿后进行修改,再誊写。
【教学过程】
板块一依据提纲,完成习作
1.学生依据提纲,完成习作。
提示:习作应该围绕提纲去写,提纲中没有的可以不写或简单带过。
2.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板块二修改文稿,誊写习作
1.根据要求,自读自改。
(1)出示修改要求:
课件出示:
是否按要求进行大胆想象;是否写得具体;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写的内容是否围绕提纲写的。
(2)自读自改:学生默读习作,对照要求修改习作。
2.展示典型习作,集体评价。
预设:
(1)想象不够大胆,思维固化。二十年后的家乡和现在区别不大,不能体现科技的变化。
(2)想象太过天马行空,不符合现实。写成了科幻文章。
(3)没有突出家乡,真情实感不够。没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面面俱到,详略不得当。
3.组内互评互改。
(1)找出同伴习作中值得学习的语句,画上波浪线,说说好在哪里。
(2)然后互相交换再次修改。
4.组内推荐佳作交流。
(1)陈述推荐的理由,进行交流展示。
(2)教师点评。
【设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