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历史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ocx
文件大小:27.8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8-14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基本信息

(一)授课班级:中职一年级X班

(二)授课日期:2025年X月X日

(三)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含两汉疆域动态地图、汉武帝像、丝绸之路路线图、《史记?匈奴列传》选段)、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节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居延汉简“张掖都尉棨信”(通行证)

二、教学分析

(一)课程题目: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两汉的时间范围(西汉:前202年—8年;东汉:25年—220年)、开国君主(刘邦、刘秀)及都城(长安、洛阳)。

理解西汉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官营;民族关系上反击匈奴、张骞通西域;东汉光武中兴的统治措施。

分析两汉对边疆的治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对南方和西南民族的管理)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示意图,培养历史制度的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五铢钱、居延汉简等史料,论证“两汉经济措施如何服务于中央集权”,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分组模拟“张骞出使西域”谈判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民族交往的复杂性。

3.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与经济恢复的关系,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时空观念:在丝绸之路路线图上标注长安至大秦的关键节点(如敦煌、疏勒、安息),明确历史事件的空间关联。

史料实证:观察汉代耧车模型,推断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解读《史记》中匈奴与汉的关系记载,区分客观史实与主观评价。

历史解释:结合西域都护府设立(前60年)的史料,解释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有效管辖”的标志。

家国情怀: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如中原丝绸与西域葡萄的互传),认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质,增强民族自信心。

4.思政设计

(1)对应知识点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强调中央集权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丝绸之路的开辟,体现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智慧。

两汉对边疆的治理,突出“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过程。

(2)过程及方法

案例研讨:展示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讨论“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认同”。

价值辨析:辩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还是文化专制”,结合汉代太学教育的史料。

情境体验:分组设计“假如我是东汉西域都护,如何处理汉与乌孙的冲突”,强化边疆治理的责任意识。

5.教材分析

重点:西汉汉武帝时期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政治、思想、经济、民族关系);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关键:通过具体史料将抽象政策具象化,如用“推恩令”示意图说明地方王国的削弱过程,用五铢钱实物说明经济集权的实操性。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教师主导:“同学们,这枚铜钱是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它在全国流通了700多年,比任何一种货币使用时间都长。为什么它能成为‘长寿货币’?这与两汉如何巩固国家统一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

学生活动:观察五铢钱的“外圆内方”造型,小声讨论“可能和国家统一有关”,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二)新课导入(7分钟)

教师主导:

①播放动画短片《汉初的烦恼》(2分钟):展示西汉初年诸侯王割据(如吴王刘濞“铸钱煮盐”)、匈奴南下侵扰的场景,配文字“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②提问:“如果你是西汉皇帝,面对‘诸侯太强、匈奴太横’的问题,会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

学生活动:

①观看短片时记录“汉初困境”(诸侯割据、匈奴威胁、经济凋敝)。

②小组抢答:“削弱诸侯的权力!”“打跑匈奴!”“发展生产让国家有钱!”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思路和汉武帝不谋而合。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汉朝从‘困境’走向‘大一统’——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

(三)西汉的巩固措施(15分钟)

教师主导:

(1)政治与思想:

①展示“郡国并行制示意图”(中央直辖郡与诸侯王国交错分布),讲解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的隐患(如“七国之乱”);再展示“推恩令”示意图(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王国越分越小),提问:“推恩令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

②出示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节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讲解“独尊儒术”的内涵(设立太学、以儒学取士),强调“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

(2)经济与军事:

①展示五铢钱,对比汉初“郡国铸币”的混乱(如吴王铸的“大钱”),说明“中央统一铸币”如何控制经济命脉;展示“盐铁官营”史料(“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解释其增加中央财政的作用。

②播放“漠北之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