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玉米粗缩病和瘤黑粉病.ppt
文件大小:2.86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8-14
总字数:约3.31千字
文档摘要

玉米粗缩病和瘤黑粉病第1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玉米粗缩病概述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或俗称“万年青”。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许多地块绝产决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的短缺,危害相当严重。在六、七十年代曾严重危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地区发病逐年加重。第2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玉米产区分布图1、20世纪60、70年代,玉米粗缩病在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出现。2、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玉米粗缩病在北方区、黄淮区大流行。3、2009年左右,粗缩病在南方丘陵区出现。第3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症状有点与众不同啊!这个很奇葩!这个更又矮又粗啊!第4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症状介绍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5-6叶期表现症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有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发病晚或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第5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原病原物:粗缩病毒,主要是(Maizeroughdwarfvirus,MRDV)病毒,另有MRCV、RBSDV(中国)、SRBSDV三种病毒。MRDV: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粒体球型。左图为粗缩病病毒(MRDV)寄主范围广,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MDRV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第6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侵染循环越冬: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传播:传播循环小麦或杂草生长中的玉米灰飞虱携带病毒玉米被感病禾本科作物或杂草晚秋灰飞虱再次携带病毒秋后,携带病毒过冬灰飞虱寄在玉米上第7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病条件灰飞虱的数量。前作麦田病株多,灰飞虱数量大发病重。玉米播种期及栽培方式。播种早,玉米苗期赶上灰飞虱发生盛期,发病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纯作玉米。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第8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治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豫农704、鲁单50、鲁单053、农大108等。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根据实际情况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改套种为纯作,并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彻底清除杂草(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第9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内吸杀虫剂和种衣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治灰飞虱的危害。在播种前,还可以采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喷洒农药:可分为3类,一是灭杀携带病原物的灰飞虱,如扑虱灵。二是喷洒病毒A(一种植物病毒的克星)500倍液或植病灵800倍液防治病毒。三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减少病毒寄主。喷洒时间及方法:1:出苗前,可以蜱虫啉等药剂预防。2:玉米三、四叶期,要及时喷洒扑虱灵之类的药剂防治灰飞虱。3:玉米七叶前,每隔6——7天喷撒病毒A之类的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二者不可或缺,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第10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玉米粗缩病的抗病研究玉米粗缩病的抗性研究,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现研究表明,我国没有任何完全免疫粗缩病的玉米品种,只有少量的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PB亚群和塘四平头亚群,美国杂交种78599来源的自交系是抗粗缩病种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从美国夏威夷大学引进的E13、E115均表现为高抗粗缩病。在地方农家种中,四川农家种80322是一个重要代表。抗病QTL定位的研究QTL: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是克隆抗病基因、研究抗病机理的前提,同时可以用来指导抗病育种,提高抗病资源的利用率。Direnz等在BSLl4和M017的227个F3家系中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定位了1.03bi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