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第224部分: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不可替换光源(设备类型23)》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根据国标委发[2025]3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立项,计划编号T-607,项目名称《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第224部分: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不可替换光源(设备类型23)》。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红壹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标准起草组起草。
(二)制定背景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是一个数据传输协议,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定义了照明电器与系统设备控制器之间的数字通信方式,不但可控制一个房间内的灯光,还可以与大楼管理系统(BMS)对接,一根总线可以控制寻址设备的数量不超过128个,即64个控制设备和64个控制装置。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系统是专为满足当今调光照明技术需要而设计的理想、简化的数字化通讯系统。具有设计简单、安装简单、工作可靠、兼容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商场、酒店、机场、地铁站、别墅等场景,实行了照明场景的智能化控制。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起步于1991年,2009年起开始发布国际标准,目前已有IEC标准34份。我国已经将其中的部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的国内外企业有OSRAM、Helvar,阳光照明等企业,数字可寻址接口在行业已有广泛应用,技术成熟度高,本标准是关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第150部分:特殊要求辅助电源,标准实施后,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执行标准与国际同步化,减少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时由于标准国内国外差异化导致的问题,减轻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通过促进照明系统智能化的应用,发挥照明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2
(三)起草过程
起草阶段:
2025年2-3月,进行行业内公开征集参编单位。起草组正式成立后,牵头单位提出了标准编制的计划和要求,并组织起草组成员认真学习标准编写相关规定,标准正式启动。
2025年5月,起草组通过逐条核对分析国际标准,对标准草案进行进一步完善。
2025年6月,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集意见之前联系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再次核对。根据起草规则,将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为对应国家标准,采标性质调整为修改采标。2025年7月,将修改完善后的标准草案提交标委会秘书处。
征求意见阶段: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标准立项符合协同开展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向。
本标准的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性、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或文本:
GB/T
30104.101—2025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
第
101部分:一般要求
系统组件GB/T
30104.102—2025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
第
102部分:一般要求
3
控制装置
(二)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本文件为规范此类设备在数字可寻址照明系统中的应用,旨在确保这类高度集成化设备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兼容性与可靠性。本标准在体系中的定位清晰,它隶属于“第2XX部分: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其基础是GB/T30104.101(系统组件一般要求)和GB/T30104.102(控制装置一般要求),并明确要求需与这两者及系列中其他相关部分结合使用,其在整个标准家族中的位置和关系可以通过概览图直观理解。
标准首先明确定义了核心概念“不可更换光源”,即通常设计成控制装置不可更换部分的光源,其关键特征在于不可更换性—光源无法在不破坏或毁坏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进行更换,通常通过螺钉或一次性、不可开启的盖子进行物理封闭,并特别指出不可更换的LED模块在功能上等同于集成式LED模块,这深刻反映了当前照明产品高度集成化的趋势。
在技术要求层面,本标准在电气规范、接口电源、传输协议框架结构、时序以及大部分操作方法和命令定义方面,均直接引用或要求符合GB/T30104.102-2021的通用规定,这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