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依托素材明方法 有理有据悟本质.docx
文件大小:41.6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8-14
总字数:约4.5千字
文档摘要

依托素材明方法有理有据悟本质

张麟陆军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三年级周长拓展课的实践与分析,提炼出“巧用认知冲突,生成审辩素材”“强调有理有据,积累审辩方法”“寻求素材变化,感悟审辩本质”三条实施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周长;拓展课;审辩思维

审辩思维的本质是“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审辩思维能力,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审辩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审辩元素、提供审辩机会、渗透审辩方法,帮助学生在提升审辩能力的同时,感悟审辩的本质。

一、巧用认知冲突,生成审辩素材

素材的积累是有效开展审辩的重要前提。数学课堂上,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将这种认知差异转化为思考冲突,可以生成审辩素材。

学生在认识周长时,往往会受到“面”的干扰,不容易分清区域边界长短与区域面积大小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周长概念新授课中,教师经常会呈现叶子、书本、课桌、平面图形等素材。这些素材都带有“面”的因素,会对学生准确建立周长概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本节周长拓展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状态制造冲突,产生可供集体辨析的素材。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如图1),提问:谁来指一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一名学生上来用手指沿着正方形的边描了一圈)

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用一条线连起来,可以怎么连呢?请拿出材料袋中的正方形连一连,看看谁连得最有创意。

(学生独立连线)

师:将这条线连起来后,你的正方形被分成了两部分。请你将这两个部分分别标上A和B。思考一下,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

(课堂留白一段时间)

师:有自己的判断了吗?咱们先来说一说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相等和不相等。

生: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确定。

师:很好,那我们就把黑板分成三个区域:相等、不确定、不相等(边说边板书),将你的正方形贴在你认为合适的区域。

(按小组顺序,学生依次上来将正方形贴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经历了将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进行连线的操作活动,然后独立分析判断分割后A、B两个部分的周长是否相等,这是一次基于原有认知的审辩。因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判断,这为后续深入展开辨析反思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二、强调有理有据,积累审辩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教师除了要准备来源于学生的、易于辨析的鲜活素材外,还应给予学生审辩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其审辩能力。

审辩方法的指导,主要围绕提升学生聚焦问题的能力和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两方面展开。聚焦问题是审辩的基础。只有明确了所要辨析的问题,才能讓辨析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审辩才有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循序渐进地推出将要辨析的问题,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提高排除干扰、聚焦问题的能力。表达是审辩中用以交流的重要手段,这里的表达不仅指口头表达,也包括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可利用算式、图式等作为载体。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学生要在实践中积累并掌握这些方法,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的“不确定区域”中随意选择一幅学生作品(如图2),请学生判断A、B两部分的周长是否相等。学生用举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判断结果,认为相等的举左手,认为不相等的举右手,不能确定的则不举手。学生确定自己的判断后开始说理。

师:谁先来说?

生:我觉得不相等,你看B明显要比A长。

生:我也觉得B部分比A部分长。

生:我反对,我觉得A部分和B部分的周长相等。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大家在说自己的判断时要说清楚理由。好,你们继续。

生:我认为是不相等的,因为B超过了正方形的一半,而A没有到一半,所以B比A要长。

生:我觉得是相等的,我来描一下,A的周长是这部分,B的周长是这部分,所以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学生走上讲台,边说边拿着正方形纸用手指描)

生:我觉得用描的方法很好,大家一起来描一下,就会觉得是相等的。

师:他提议我们描一下,那么我们分别来描一描A和B的周长,想想每部分的周长是哪几条线的长度和。(生描)

师:大家描完了,现在请重新做出选择。选相等的举左手,选不相等的举右手,不能确定的还是不举手。(生举手)

师:大家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选择相等的人多了几个,但还是选择不相等的人更多。

师:看来你们都还没有完全说服对方,那就继续吧。

生:我还是觉得不相等。你们看,如果我沿着中间这条线折一下,明显B更长。

生:我不同意,你说B比A长,你比的是大小,我们现在要比的是周长。

生:我认为就是一样的,你看A的周长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和中间这条线的长度和,B的周长也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和中间这条线的长度和,它们肯定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