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的功能解剖
汇报人:XX
目录
02
骨盆的生物力学
03
骨盆的血液循环
04
骨盆的神经分布
05
骨盆的临床意义
01
骨盆的结构组成
06
骨盆的影像学检查
骨盆的结构组成
01
骨盆带骨骼介绍
骶骨呈三角状,尾骨由多块椎骨形成,共同构成骨盆后壁。
骶骨与尾骨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连接骶骨尾骨,形成骨盆环。
髋骨构造
关节与韧带结构
含关节面、囊、腔及韧带
关节结构
增强骨盆关节稳定性
韧带连接
骨盆的肌肉附着
闭孔内肌梨状肌
盆壁肌
肛提肌尾骨肌
盆底肌
盆膈肌
封闭骨盆下口
骨盆的生物力学
02
骨盆的稳定性分析
后骶髂等韧带维持骨盆稳定
韧带作用关键
腹直肌功能变化影响脊柱及骨盆稳定
腹直肌功能影响
运动时的力学变化
重心位置变化
骨盆运动改变人体重心位置,影响姿势平衡。
关节软骨受力
骨盆倾斜影响关节软骨受力,可能导致提前退化。
代偿现象
骨盆歪斜引发全身性代偿,影响整体运动链。
负重与支撑功能
01
支撑体重
骨盆连接脊柱下肢,承载上半身重量,维持直立姿势。
02
保护内脏
骨盆内部空间大,可防止外力冲击内脏,减少伤害风险。
骨盆的血液循环
03
主要血管分布
髂内外动脉及其分支在盆腔内形成密布血管网。
髂内外动脉
旋髂深动脉参与骨盆血供,在髂骨内形成毛细血管吻合网。
旋髂深动脉
血液供应特点
骨盆静脉数量多,构造薄弱,易扩张形成静脉丛。
静脉数量多构造弱
骨盆周围血供丰富,存在大量动脉吻合支,利于骨折愈合。
动脉吻合支丰富
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
骨盆血液来自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血管。
血液供应来源
骨膜血管网深入骨组织,与骨髓腔相连通。
血管网与走行
骨盆的神经分布
04
神经走行路径
起源于T12-S4,支配骨盆及下肢运动感觉。
腰骶丛神经
从骨盆后部穿出,沿大腿后侧至足部,负责广泛区域支配。
坐骨神经路径
神经支配区域
大腿前及内侧部
盆腔及下肢后部
腰丛支配区域
骶丛支配区域
神经功能的重要性
骨盆神经分布维持骨盆区域运动及感觉功能。
维持运动感觉
盆神经调节膀胱、直肠及生殖器活动。
调节脏器功能
骨盆的临床意义
05
骨盆损伤的影响
大出血风险
高能量外力致伤可能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
剧烈疼痛
骨盆损伤导致髋部、腰骶部剧痛,影响日常活动。
01
02
骨盆疾病诊断
01
辅助分娩评估
骨盆测量判断孕妇是否适宜阴式分娩。
02
骨盆倾斜诊断
通过望诊骨盆形态,诊断骨盆前倾、后倾等问题。
03
盆底肌功能评估
评估盆底肌功能,诊断漏尿、脏器脱垂等问题。
治疗与康复策略
运用运动疗法等改善骨盆功能,促进恢复。
物理治疗
01
借助辅助器具,实现个性化适配,加速康复进程。
康复工程支持
02
骨盆的影像学检查
06
常用影像学方法
快速有效,显示骨盆结构。
X线检查
清晰显示骨折移位,评估稳定性。
CT评估
软组织显像佳,发现隐匿损伤。
MRI检查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作用
X线、CT、MRI助力确诊骨盆疾病。
明确疾病诊断
判断病变范围、软组织受累情况。
评估病情程度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成像技术限制
X线、CT等可能无法显现细微损伤。
诊断准确性不足
需结合临床表现,易漏诊或误诊。
谢谢
汇报人: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