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ppt
文件大小:1.3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8-17
总字数:约3.8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水生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1)漂浮:就是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漂动,主要是一些运动能力较弱的腔肠动物,如:海蜇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运动,也可全部靠伞部的收缩倒退运动。(2)固着:大多固着在岩石上,如海葵、牡蛎等;甲壳类中的藤壶常附着在船底,少数还附着在软体动物的贝壳上等;珊瑚虫则是群体生活在一起,它们几乎不能自由运动。(3)蠕动:主要是软体动物中的贝类,如河蚌等,它们依靠斧足或腹足完成运动。(4)爬行:这类动物都有附肢,靠附肢在水底爬行,包括甲壳类中的蟹和一些爬行动物如龟等。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游泳:这是水生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方式,如鱼类,软体动物中的乌贼、章鱼,甲壳类中的虾以及哺乳动物中的鲸、海豚等。例当人在浅水滩中走动时,水中的鱼会迅速游开,这是因为()A.鱼通过眼睛看见有人走过来B.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C.鱼耳听到了水声D.鱼通过鼻孔感知到了水的波动B第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蚯蚓的前后端和背腹面的区分蚯蚓的前后端一般不易分辨。靠近前端的几节,颜色较浅,而且很光滑,看上去像一个粗大的指环,叫环带。环带与蚯蚓的有性生殖有关。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是后端。运动时,蚯蚓的负面贴着地面。注意背腹面的颜色,蚯蚓背面稍凸,颜色较深;腹面较扁,颜色较浅。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体节的中央,能发现蚯蚓每个体节的中央都长有一圈毛状的突出物,用湿手指在蚯蚓身上来回抚摸,可以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除在前端第一体节和后端末两节及环带上没有刚毛外,其他体节上都有刚毛。例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A.观察蚯蚓的运动B.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身体的前端C.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D.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B第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体温恒定的原因与意义家兔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家兔体温下列因素有关:体表被毛,并随季节变化而换毛,有保温作用;家兔的体腔有膈,膈促进家兔的呼吸,增强气体交换的能力,使身体获得充足的氧,使细胞能释放较多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家兔的心脏有四个腔,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因此输送氧的能力强,使体内产生较多的热量;同时家兔的皮肤可排出汗液,汗液可散发过多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其他体温恒定的动物都有诸如前面所述的相似的特征。第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体温恒定是恒定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现的。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存和繁殖。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例哺乳动物体表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重要作用是()A.保护B.伪装C.防御D.保温D第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1)蠕动:没有附肢,靠肌肉的协调运动,并与体壁的一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运动,如蚯蚓。(2)爬行:依靠短小的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向前推近,如蚂蚁、蜈蚣、蜥蜴以及大多数的爬行动物等。(3)行走:用发达的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猫、够、熊等绝大多少的哺乳动物。(4)跳跃:依靠发达的后肢(或后足)弹跳,使身体腾空,如蝗虫、兔子、袋鼠等。第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奔跑: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主要是鸟类中的鸵鸟、家禽等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依靠四肢攀附在离地区(如树干上)来回活动。如猴子、猩猩等。例蠕动和爬行的共同点是()A.腹部一般都着地B.腹部都不着地C.运动速度都较快D.都只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完成A第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鸟类的双重呼吸鸟类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鸟类飞翔时,主要靠气囊的扩大和缩小来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在鸟类飞翔过程中,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空气经肺进入气囊,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