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儒林外史返回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吴组缃:“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里已经全有了。”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几种经典性著作中,《儒林外史》是最受冷落的一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吴敬梓,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著书寿千秋,岂在骨与肌”。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吴敬梓一生坎坷,其经历富有特色:大家子弟,浪子,逆子;不善谋生,又慷慨好施,挥霍无度,被族人看做败家子。33岁迁居南京,家境已很困难,但仍爱好宾客交游。晚景凄凉。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写道:“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功名富贵”四个字,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时的着眼点,是全书的“大主脑”。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像,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勾画的。以“功名富贵”为行为和道德的分水岭,这群知识分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弃名利富贵的高尚者,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例如王冕,他便是一个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放纵于诗酒之中,以一技之长过着清淡悠闲的生活。另一类则是热衷于追求名利富贵的卑污者,例如二王(王仁、王德),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一心要谋得金钱和权位,却要说什么“我们读书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之类的鬼话。第7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明清科举制度简况童生试(县试、府试、院试)生员、秀才(进学)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读书资格的人,或是生员成绩优异者入国子监读书者监生、贡生(监生可直接做官或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乡试,(省级)三年一次(秋闱),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中了举即有做官的机会。会试,礼部主持(国家级),乡试的第二年春天(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皇帝主持,录取三甲,通称进士,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称状元。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第8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儒》剖析了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的封建思想毒害下的广大文人的际遇与命运,从而辛辣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部分本质。王冕拒绝科举邀名周进贡院痛哭范进中举傻笑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从而思考一系列社会与个人的命题:匡超人和牛浦郎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第9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思考理学、礼教与现实的矛盾: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杨执中的名士情状,权勿用的高人面目……对假名士作无情揭露:杜慎卿、赵雪斋、胡三公子等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严贡生第10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把科场与官场结合起来,思考科举出身对于吏治和社会民风的影响: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高要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退职知县张静斋横行南海县,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第1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儒》描写了一些反思科举,反思功名,真才实学者,他们养得真性情、心存善良和正直,挣扎折冲,苦闷而毫无出路。首回读书人王冕,末回四个“市井奇人”(季遐年擅字、王太棋好、盖宽画好、荆元弹琴)。杜少卿:魏晋风流,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作者自况。第1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