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放下腔静脉半小时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肺动脉高压:观ETCO2,防肺水肿。Q-T间期延长高血糖高乳酸(四)开放下腔静脉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低血压:再灌注综合征,复灌时放血200~400ML,苯肾或肾上腺素。高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开放前5分钟输碱、CaCl2。第30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肝移植术中体温的变化及处理:1.肝移植术中常见低体温(36℃)的原因2.过度的低体温常会引起的后果3.肝移植术中常用的保温措施:一定要有术中保温的手段:如变温毯、加温毯、空气加温器、电热毯。一定要有大的静脉输液通路,常规放一根飘浮导管的鞘。不管怎么放,可不能放在下腔静脉的属支。还要有输液加温装置。4.体温迅速回升提示新肝开始工作了,预后好。第3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围术期凝血管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千变万化,可以为低凝,可以为高凝。这需要通过TEG等实时监测,进行调整,根据我们的经验,在低凝的患者中补充最多的是纤维蛋白原(3-5克),血小板(10-20单位),冷沉淀。其次才是凝血酶原复合物。从理论上讲,这种使用顺序复合逻辑。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是消耗品在止凝血体系统中是士兵,损耗量最大,须及时补充,而凝血酶原复合物所富含的IX,X因子和冷沉淀所富含的VIII因子,处在凝血流程的上游,消耗较少,即便下降到正常值范围的30%,仍能正常工作。对于高凝的患者,还要采用注射低分子肝素和血液稀释的方法来控制凝血功能来避免吻合肝动脉中血栓的形成。总而言之术后凝血功能的目标为正常偏低。纤溶亢进在肝移植术中很少见,可能于预防性使用速必凝有关。术中循环稳定,出现DIC的机会很少。如果术中凝血功能维持很困难,通常预示着较差的预后。第3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八)肝移植与其他器官保护再灌注综合征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复灌期放血,苯肾。肾功能保护:小剂量多巴胺,复灌时利尿,凯时。脑功能保护:维持血压平稳,无瞳孔散大。血液保护:抑肽酶,成分输血。术后器官保护:乌司他丁,沐舒坦,洛塞克,低右,速必凝等。第3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应用静脉-静脉转流是利用动力泵在体外建立静脉血液循环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在阻断期间保证回心脏的血液继续流动,维持正常的静脉循环。其方法是将下腔静脉(从股静脉、门静脉)的血液通过管道引流入转流装置,再由血泵将血液灌注到左腋静脉回流到心脏。第3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无肝期分流方式(股静脉、门静脉插管经体外泵也腋静脉分流)1.肝上下腔静脉2.肝下下腔静脉3.肝动脉4.腋静脉5.门静脉6.大隐静脉。第3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转流装置的准备(二)转流前准备装机排气预充(三)转流静脉-静脉通道建立后,即可开始转流转流的管理1.转流中需密切观察离心泵运转的情况2.流量的维持:20ml/kg/min3.体温的维持:38度水温4.部分肝素化的处理:0.5mg/kg,ACT200-250s5.SAT/HCT(SarnsCDI100)的监测第36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过去三十年中,原位肝移植已成为不可逆急,慢性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麻醉技术的进步,免疫抑制剂的改进及许多其他技术的进展使得目前肝移植术后的一年存活率达到90%。肝移植专科麻醉师对术中循环代谢障碍的正确处理,先进的成份输血及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应用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使肝移植的预后得到极大改善。第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肝移植的历史和现状-Welch1955年在狗的下腹部植入一个新的肝脏,从此开始了肝脏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1963年,Starzl施行了第一例人类肝移植。-在1978年~1985年,我国共施行了57例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者为264天。1995年以来,各地广泛开展了肝移植手术,术后存活率正接近国际水平。一概述第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目前:--在美国,每年有12,000病人等待肝移植手术,但只有4,000至4,500例供体肝脏可供移植,肝移植的数量只受到供体肝脏的限制。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