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孝武本纪》看汉武帝的多面人生.docx
文件大小:376.9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8-19
总字数:约5.47千字
文档摘要

从《孝武本纪》看汉武帝的多面人生

被“动过手脚”的《孝武本纪》

《孝武本纪》在《史记》十二本纪中堪称最为独特的一篇,它并非司马迁的原始笔墨,而是后人从《封禅书》中截取内容拼凑而成,用来填补《史记》中本纪部分的缺漏。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清楚地记载自己撰写了《今上本纪》,彼时汉武帝尚在人世,所以如此称呼。可如今的《孝武本纪》,除了开篇将刘彻称作“孝武皇帝”,其余地方都称“今上”或“上”,这就表明《孝武本纪》的篇名以及开篇那一段是后人增添修改的,并非司马迁的原作。

这种特殊的成书过程,让《孝武本纪》的内容与其他本纪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其他本纪大多涵盖了帝王的主要功绩、政治举措、治国理念等诸多方面,而《孝武本纪》却几乎只聚焦于汉武帝的祭祀活动,对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如抗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等,都鲜少提及。这也使得很多人对这篇本纪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初登皇位,风云暗涌

公元前141年,年仅十六岁的刘彻登上皇位,史称汉武帝。这位少年天子,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渴望在政治舞台上一展宏图,然而,他面临的局势却错综复杂。彼时,朝政大权大多掌握在祖母窦太后手中。窦太后历经文景两朝,在朝中根基深厚,影响力极大。她笃信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这种理念与年轻气盛、锐意进取的汉武帝形成了鲜明的冲突。

黄老之术在汉初被奉为治国理念,历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几代统治者的推行,已经在朝廷上下根深蒂固。它强调顺应自然、休养生息,在汉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确实对恢复经济、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已日渐强盛,年轻的汉武帝渴望打破这种相对保守的局面,通过积极的政策来拓展疆土、加强中央集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对儒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儒家所倡导的积极入世、大一统思想,与他的政治抱负不谋而合。

汉武帝即位之初,便迫不及待地展现出对儒学的尊崇,广招贤良,赵绾、王臧等儒生因此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公卿。他们积极响应汉武帝的号召,试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在城南建立明堂,以彰显天子的权威,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他们还计划筹备巡狩、封禅、改历、服色等事宜,这些举措无一不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礼仪制度和等级秩序的重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提升皇帝的统治地位。

然而,他们的这些举动触动了窦太后的敏感神经。窦太后坚决维护黄老之术的正统地位,对儒家学说极为反感。在她看来,儒家的繁文缛节和积极进取的理念,不仅违背了祖宗传下来的治国之道,还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赵绾和王臧上书汉武帝,请求今后的政务不必再向窦太后奏报,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窦太后。她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威的公然挑战,是不可容忍的。

窦太后凭借着自己在朝中的深厚势力,迅速展开反击。她派人暗中调查赵绾、王臧的过失,很快就找到了他们的把柄。在窦太后的强烈施压下,汉武帝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将赵绾、王臧下狱。最终,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儒生在狱中含冤自尽,他们所推动的改革措施也随之全部夭折。这场激烈的冲突,以汉武帝的失败而告终,史称“赵绾、王臧事件”。它不仅是汉武帝即位初期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求仙问道,荒诞闹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心中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愈发强烈,这种渴望逐渐蒙蔽了他的理智,使他陷入了求仙问道的荒诞迷局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李少君、少翁、栾大等一众方士先后登场,他们抓住汉武帝的心理,凭借着一些看似神奇的方术和花言巧语,成功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在朝廷中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闹剧。

李少君堪称汉武帝时期方士的“先驱”。他初次崭露头角,是在武安侯田蚡的宴会上。当时,宴座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竟声称自己曾与老人的祖父一同游玩射猎,还详细描述了射猎的地点。老人在年幼时曾跟随祖父去过那里,对李少君的描述深信不疑。这一事件让在场众人惊叹不已,李少君也因此声名鹊起,被传为神人。汉武帝听闻此事后,对李少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他召入宫中。在宫中,李少君又成功上演了一出“鉴宝”好戏。他指着汉武帝珍藏的一件青铜器,称这是齐桓公时期的器具,放置于柏寝。汉武帝派人查验,青铜器上的刻字果然与李少君所言相符,这让汉武帝对他的“神通”深信不疑,认定他是一位活了数百岁的仙人。

此后,李少君开始向汉武帝灌输长生不老的理念,怂恿他祭祀灶神,还宣称通过炼丹砂可以制成黄金,服用后便能延年益寿。汉武帝对这些说法言听计从,不仅亲自祭祀灶神,还大力支持李少君炼丹。然而,还没等李少君的“仙药”炼成,他便因病去世。但汉武帝并未就此醒悟,反而坚信李少君是羽化成仙而去,继续在求仙的道路上执迷不悟。

李少君之后,少翁登场。他以能召唤鬼神的方术吸引了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