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月公差配合与测量(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11.08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8-19
总字数:约7.91千字
文档摘要

2月公差配合与测量(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试题: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A)极限尺寸

(B)上极限偏差

(C)公称尺寸

(D)实际尺寸

参考答案:C

说明: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公称尺寸,以公称尺寸为基准确定上、下极限偏差等,所以零线表示公称尺寸。

2.试题:H7/f6的配合性质为()

(A)间隙配合

(B)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

参考答案:A

说明:H7/f6属于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本偏差为f的轴与基准孔H配合时,轴的公差带在基准孔公差带之下,因此形成间隙配合。

3.试题: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应当符合()。

(A)相关原则

(B)最小条件

(C)公差原则

(D)包容原则

参考答案:B

说明: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是最小条件。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公差原则主要涉及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包容原则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相关原则是关于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均不符合形状误差评定准则。

4.试题:在公差原则中,实效尺寸是()综合形成的。

(A)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

(B)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

(C)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

(D)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误差

参考答案:A

说明: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当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偏离给定的形位公差值时,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或小于最小实体尺寸,此时实效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加上形位误差。

5.试题:基本偏差代号为n、p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孔可以构成()。

(A)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D)间隙配合

参考答案:C

说明:基本偏差代号为n、p的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且为正值,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基准孔配合时,可能出现过盈或过渡的情况,所以可以构成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6.试题:圆跳动公差属于()

(A)定向公差

(B)跳动公差

(C)定位公差

(D)形状公差

参考答案:B

说明:圆跳动公差属于跳动公差。形状公差是控制形状误差的,如直线度、平面度等;定向公差是控制被测要素相对基准在方向上的变动量,如平行度、垂直度等;定位公差是控制被测要素相对基准在位置上的变动量,如位置度、同轴度等;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圆跳动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作回转运动时,沿给定方向测量的位置变化量。

7.试题: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A)基本偏差

(B)公差等级

(C)基准制

(D)公差值

参考答案:B

说明: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公差等级,公差等级相同则精度要求相同,与基本尺寸大小无关,基本尺寸不同但公差等级相同说明精度要求相同;公差值与基本尺寸有关,基本尺寸不同时公差值相同不能说明精度要求相同;基准制主要影响配合性质,与精度要求无直接关系;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位置,不能直接体现精度要求。

8.试题:比较相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

(A)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B)偏差值的大小

(C)公差值的大小

参考答案:C

说明:尺寸精度的高低取决于公差值的大小,公差值越小,尺寸精度越高。偏差值反映的是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基本偏差值是确定公差带位置的,均不能直接体现尺寸精度,只有公差值大小直接决定了相同尺寸的精度情况。

9.试题: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上的位置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A)相互垂直的两组平行平面

(B)两同心圆

(C)两平行平面

(D)圆柱

参考答案:D

说明: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上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公差带形状为圆柱,它限制了被测轴线的实际位置变动范围。

10.试题:从使用寿命看,机器使用寿命较长,孔、轴的尺寸为()。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实体尺寸

(C)最大实体尺寸

(D)最小极限尺寸

参考答案:C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试题: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A)环境误差

(B)计量器具误差

(C)方法误差

(D)人员误差

参考答案:ABCD

说明: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员误差:测量人员的生理特点、测量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会导致测量误差。例如,人的视觉分辨能力有限,在读取测量数据时可能会产生误差;测量人员操作不熟练、读数不准确等也会造成测量误差。-环境误差:测量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电磁场等因素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热胀冷缩,从而引起测量误差;振动可能会干扰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测量原理不合理等会导致测量误差。例如,在某些测量中,由于测量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会引入系统误差;测量原理本身存在局限性,也会使测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