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ppt
文件大小:8.6 MB
总页数:50 页
更新时间:2025-08-19
总字数:约5.39千字
文档摘要

有机物各种电子跃迁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图*第30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常用术语A.发色团是指分子中产生吸收带的主要官能团;吸收带的λmax>210nm,属于π→π*、n→π*等跃迁类型。生色团为不饱和基团:C=C、N=O、C=O、C=S等;生色团吸收带的位置受相邻取代基或溶剂效应的影响,吸收峰向长波或短波移动。B.助色团是指分子中的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当它与生色团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大。-OH、-OR、-NHR、-SH、-Cl、-Br、-I*第3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红移是指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与生色团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移动,这种效应成为红移,该基团称为红移基团:-OH、-OR、-NH2、-NR2、-SH、-SR、-Cl、-BrD.蓝移是指一些基团与某些生色团(C=O)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短波移动,这种效应成为蓝移,该基团称为蓝移基团:-CH3、-CH2CH3、-O-COCH3*第32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E.增色效应最大吸收带的εmax增加时称为增色效应。F.减色效应最大吸收带的εmax减小时称为减色效应。G.强带最大吸收带的εmax≥104的吸收带为强带。H.弱带最大吸收带的εmax<103的吸收带为弱带。*第33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1.选择溶剂考虑因素(1)溶剂本身的透明范围;(2)溶剂对溶质的惰性;(3)溶剂对溶质要有良好的溶解性。极性化合物选择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选择非极性溶剂。相似相溶原理*第35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第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概述1.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的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波长范围:100-800nm.(1)远紫外光区:100-200nm;(2)近紫外光区:200-400nm;(3)可见光区:400-800nm。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第2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当分子吸收外界的辐射能量(电磁辐射)时,会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亦即发生能级的跃迁,其中含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分子吸收光谱:用一连续波的电磁辐射以波长大小顺序分别照射分子,并记录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程度随辐射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紫外-可见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3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子能级跃迁的能量:1~20eV振动能级跃迁的能量:0.05~1eV转动能级间的能量:0.005~0.050eV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1~20eV的能量相对应的波长是1230-62nm。*第4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吸收曲线特点?连续的带状光谱原子光谱:线状谱*第5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定性分析: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在宏观上呈现带状,称为带状光谱。吸收带的峰值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常表示为λmax,各种化合物由于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同都有各自特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因此可以从吸收光谱的形状、波峰的位置及强度、波峰的数目等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根据A可用来定量分析,A=-lgT=εbc。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作用*第6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Lambert-Beer定律*第7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ε:摩尔吸光系数?c单位为mol?L-1时,摩尔吸光系数ε(L?mol-1?cm-1)。l:吸收光程(液层厚度),cm。c:吸光物质浓度。*第8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