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教社统编中职语文二年级《语文职业模块》第3课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2.9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8-20
总字数:约7.7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2025年月日

第4-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资料

课件、钟扬“身份-事例-探界内涵”关联表、专业探界任务案例卡

课程题目

《“探界者”钟扬》

教学

目标

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以‘多身份叙事’组织材料、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环境)凸显精神、叙议结合深化主题”的写作特点;

2.理解课文叙事脉络,明确每个板块对应的“探界”内涵;

3.识记课文关键信息及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能从课文中精准提取各身份对应的典型事例与细节,标注类型,提升信息筛选与分类能力;

2.能逐板块分析“事例作用—细节效果—探界内涵”,提升文本深度鉴赏能力;

3.能结合专业案例卡,撰写“专业探界任务+钟扬精神”的践行方案,提升语言迁移与实践应用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研读钟扬“多领域拓界”的事迹,树立“岗位深耕、突破自我”的职业理想;

2.通过辩证分析“个人探界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培养深度思维;

3.通过品味人物形象美,体会“平凡人做非凡事”的审美价值;

4.通过规范撰写细节赏析与专业探界方案,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思政

设计

对应知识点

“援藏采种克服高原反应”体现的“事业坚守”精神、“义务科普写展板”体现的“社会责任”精神、“兜底收学生”体现的“教育奉献”精神、“脑出血后仍援藏”体现的“生命拓界”精神。

过程及方法

1.播放钟扬在珠峰北坡采种的短视频,创设“沉浸式感受探界艰辛”的情境;

2.分发“专业探界任务案例卡”,组织“1个探界板块对应1个专业任务”的小组讨论,将“探界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专业学习行动。

教材

分析

重点

逐板块赏析典型事例与细节描写;梳理“多身份叙事”的结构逻辑,理解“探界内涵”从“个人成长”到“生命价值”的递进关系。

难点

区分五个板块“探界内涵”的差异;将“探界精神”与中职生“专业实训/岗位任务”精准结合。

关键

通过“逐板块拆解文本+1张关联表串联核心要素+专业案例联结”,让抽象的“探界”内涵具象化,突破“赏析碎片化”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时间

分配

组织

教学

1.清点出勤,用手势提醒未就座学生快速入座。

2.明确学习资料摆放要求:

课本翻至课文首页(标注“英雄少年”标题处),背景资料单压在笔记本下,关联表放在课本左侧,确保伸手可及。

3.用专业“探界”场景引入:

上周机电实训课,有同学为解决“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调试”难题,连续测试3种参数组合——这种“突破技术瓶颈”的尝试,和今天要学的“探界者”钟扬很像,咱们一起走进他“跨领域拓界”的人生。

1.按要求摆放资料,课本翻至指定位置,笔记本打开备用;

2.回忆上周实训“突破技术难点”的经历,小声与同桌交流“调试电机时的创新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min

新课

导入

1.展示两组图片:左侧是“细弱的拟南芥标本”,右侧是“钟扬在珠峰北坡采种的背影”。

2.分层提问:

第一问:左边的植物叫拟南芥,课文说它常被比作“植物学小白鼠”,谁能猜它的作用?(引导答“遗传学研究”);

第二问:右边的人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采种,他为什么要去这么危险的地方?(引导答“收集种子、保护植物资源”);

第三问:“探界者”的“界”,可能是哪些领域的边界?(引导答“学业、事业、生命”)。

3.过渡:

钟扬用一生突破了“学业、事业、科普、教育、生命”五层边界,课文用五个板块记录了他的事迹。

4.板书课题《“探界者”钟扬》,标注“五个探界板块:成长、事业、科普、教育、生命”。

1.观察图片细节,用铅笔在课本封面旁记录“拟南芥、珠峰采种、五层边界”;

2.按“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顺序举手回答,补充“探界就是突破困难”;

3.在课题下补充“五个探界板块”,明确学习重点。

5min

知人

论世

1.人物介绍(结合课文与PPT图文):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人,植物学家。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无线电专业),后因热爱植物学,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课程;1984年入职武汉植物研究所,33岁任副所长,后放弃职务赴复旦大学当教师;2000年起主动援藏,16年间往返西藏50余次,采集4000万颗种子;同时是“科普达人”(写10本科普书、设计自然博物馆展板)、“教育专家”(兜底收学生、定制培养计划);2015年突发脑出血,仍坚持援藏,2017年因车祸去世,临终前仍有多个未完成的科研与教育计划。

2.写作背景:

课文选自《时代楷模2018钟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由记者叶雨婷撰写。为真实记录钟扬事迹,记者走访了他的同事(如西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