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①引发随意运动;②调节姿势,为运动提供一个合适而又稳定的背景或基础;③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使运动得以平稳和精确地进行。第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脊休克1.概念: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断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2.主要表现:在横断面水平以下的脊髓,躯体运动反射活动消失、骨骼肌紧张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高位离断时方出现),出汗被抑制,直肠内大便潴留和膀胱内尿潴留等。3.产生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的高位中枢的调节,主要是失去从大脑皮层到低位脑干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不是由于损伤刺激引起的。姿势的中枢调节第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第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㈡牵张反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引起受牵拉的肌肉反射性收缩,此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牵张反射的类型腱反射肌紧张第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⑴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射的牵张反射,它表现为被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的收缩。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特点: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所以其反射时很短,耗时约0.7ms。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若腱反射亢进,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的作用减弱。第6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膝跳反射第7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用的腱反射名称检查方法中枢部位效应膝反射扣击膑韧带腰2-4小腿伸直肘反射扣击肱二头肌肌腱颈5-7肘部屈曲跟腱反射扣击跟腱腰5-骶2脚向足底方向屈曲第8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⑵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概念:指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特点: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意义:对抗肌肉的牵拉以维持身体的姿势,是一切躯体运动的基础。如果破坏肌紧张的反射弧,可出现肌张力的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肌肉松弛,因而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第9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㈢屈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1.屈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这种反射称为屈反射。特点:屈反射活动范围大小与刺激强度有关。例如,足趾受到较弱的刺激时,只引起踝关节屈曲;刺激强度增大时,可致膝关节甚至髋关节也屈曲。意义:屈反射使肢体离开伤害性刺激,具有保护性意义。第10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交叉伸肌反射:如果受到的刺激很强,则在本侧肢体屈曲的同时,还会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此称为交叉伸肌反射。意义:对侧肢体的伸直可以支持体重,防止歪倒,具有维持躯体姿势的作用,故对侧伸肌反射是一种姿势反射。第1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用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的不同区域:易化区:加强肌紧张的区域;抑制区:抑制肌紧张的区域。第1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正常:抑制区和易化区协调活动。不协调的表现:去大脑僵直第1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第1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临床:中脑受压(血肿、肿瘤)、病毒性脑炎,也可出现类似去大脑僵直现象。是因为较多的抑制系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第1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regulationofthebrainstemonposture):⑴状态反射(attitudinalreflex):当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以及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