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根弓螺钉手术流程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手术概述
2.术前评估
3.手术器械与材料
4.手术步骤
5.术后处理
6.术后康复
7.术后随访
01
手术概述
手术目的
解除神经压迫
通过手术解除椎管内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据统计,手术治疗后约80%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恢复脊柱稳定性
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进一步退变,减少椎体滑脱和骨折的风险。研究表明,手术可有效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矫正畸形
矫正脊柱畸形,如侧弯、后凸等,改善外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临床实践显示,手术矫正畸形后,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显著提高。
手术适应症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手术适应症包括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手术成功率可达90%以上。
脊柱滑脱
脊柱滑脱超过一定程度(如椎体滑移超过3mm),手术可恢复脊柱稳定性,预防滑脱加重,手术成功率通常在85%至95%之间。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时,手术是必要的,以防止神经损伤加重和脊柱畸形。手术成功恢复脊柱功能的比例可达80%至90%。
手术禁忌症
严重心肺疾病
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如心脏病、肺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高,可能不适合进行经皮椎根弓螺钉手术。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风险增加,需谨慎考虑手术禁忌。
感染性疾病
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皮肤感染、骨髓炎等,会增加手术感染风险,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手术。
02
术前评估
病史采集
疼痛症状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加重或缓解因素,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如疼痛发生频率可达每日数次。
活动受限
评估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如行走、弯腰、提重等,了解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疼痛限制活动可达80%以上。
既往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症状、手术史、外伤史等,了解可能的关联性疾病,如既往有颈椎间盘突出病史者占30%。
体格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
进行肌力、感觉、反射等神经功能检查,评估神经受压程度,如肌力下降可至3级以下,感觉减退区域明显。
脊柱稳定性评估
检查脊柱的活动度,评估脊柱稳定性,如脊柱前屈、后伸、侧弯等,了解脊柱活动范围和稳定性变化。
压痛点检查
在脊柱相应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疼痛分布情况,如压痛点集中在椎间孔区域,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根受压。
影像学检查
X光片检查
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X光片,观察椎体、椎间关节、椎弓根等形态,初步判断是否有椎体滑脱、骨折等情况。
CT扫描
进行CT扫描以获得更详细的骨性结构信息,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扫描层厚通常为1-2mm,可清晰显示椎管形态。
MRI检查
MRI检查用于评估软组织情况,包括椎间盘、神经根、脊髓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是诊断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如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贫血。
凝血功能
评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如APT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肝肾功能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内脏功能良好,如ALT、AST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03
手术器械与材料
手术器械
椎弓根定位器
用于精确定位椎弓根,包括C型臂X光机辅助下的椎弓根定位器和导航系统辅助的定位器,提高手术精确度。
椎根螺钉
手术中使用的椎根螺钉,包括自锁和非自锁螺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通常手术中使用的螺钉长度在10-50mm之间。
连接棒和连接器
用于连接椎根螺钉,提供脊柱稳定性,包括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连接棒和连接器,根据患者脊柱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寸。
内植物材料
椎弓根螺钉
采用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手术中常用直径为3.5mm至6.0mm。
连接棒
与螺钉配套使用,用于连接多个螺钉,恢复脊柱稳定性,材料通常为钛合金或钴铬合金,长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患者。
椎间盘替代物
用于椎间盘置换手术,常用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病变。
辅助设备
C型臂X光机
手术中用于实时透视,辅助椎弓根定位和手术导航,提高手术精度,C型臂X光机具有0.1mm的分辨率。
手术导航系统
结合CT或MRI图像,提供三维导航,实时显示手术器械位置,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显微镜
提供高清晰度的放大视野,帮助医生进行精细操作,尤其在椎管内操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40倍。
04
手术步骤
患者体位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头部略抬高,保持脊柱中立位,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操作,通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