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公司融资设备管理规章
一、总则
1.目的:为加强本保健公司融资设备的管理,确保融资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
2.指导原则:遵循公司“关爱健康,品质至上”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核心,秉持扁平化管理理念,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在设备管理中注重安全生产与人文关怀,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规章适用于保健公司全体员工涉及融资设备的相关活动,以及为公司提供融资设备的合作方。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设备管理部门
-作为公司融资设备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制定融资设备管理计划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承担融资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确保设备按时投入使用。
-定期组织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2.财务部门
-负责融资设备的资金预算编制,确保融资资金的合理安排和及时到位。
-对融资设备的购置成本、折旧、维修费用等进行核算和管理,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协助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清查盘点,核实设备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3.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融资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问题,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
-参与设备的验收工作,提出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4.高层管理团队
-对公司融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决策,审批重大设备的融资方案和购置计划。
-协调各部门之间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关系,确保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管理内容与流程
1.融资设备的采购与融资
-需求提出:各使用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融资设备的采购需求,填写《融资设备采购申请表》,详细说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
-需求评估:设备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汇总和评估,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资金状况和设备使用情况,确定采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重大设备的采购需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论证。
-融资方案制定:财务部门根据设备采购需求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制定融资方案,包括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还款计划等内容。融资方案需报高层管理团队审批。
-供应商选择与采购合同签订:设备管理部门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条款。同时,与融资机构签订融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按照采购合同和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外观、性能等方面。验收合格后,填写《融资设备验收报告》,办理入库手续。
2.融资设备的日常管理
-设备登记与建档:设备管理部门对验收合格的融资设备进行登记,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采购合同、融资合同、验收报告、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资料。设备档案应妥善保管,便于查询和管理。
-设备标识与定位:为每台融资设备配备唯一的标识牌,标明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使用部门等信息。同时,根据设备的使用地点和布局,对设备进行定位管理,确保设备摆放整齐、有序,便于使用和管理。
-设备使用与操作培训: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部门的员工进行设备使用和操作培训,确保员工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不得违规操作。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责任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关键设备,应建立设备运行台账,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
-设备维修与更新: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部门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维修人员或联系设备供应商进行维修。对于维修成本过高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提出设备更新的建议,报高层管理团队审批后进行更新。
3.融资设备的盘点与清查
-定期盘点: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对融资设备进行盘点,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盘点时,应核对设备的实物数量与设备档案记录是否一致,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
-清查报告:盘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