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配合“三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3.治疗效果评估
4.安全性分析
5.临床应用分析
6.结论与展望
01研究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患病率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常见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5%-20%,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超过1亿人。年龄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逐渐加重,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性别差异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劳动强度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传统治疗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等,物理治疗如牵引、电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但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微创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主流,如激光治疗、射频消融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医生操作。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创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方面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的原理及优势原理概述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通过精确的穿刺,将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根压迫,减轻疼痛。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技术优势与传统手术相比,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适用范围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疾病,尤其适用于症状较轻、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02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包括年龄在18-70岁之间,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在3个月以上,症状持续存在,符合微创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标准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腰椎肿瘤、感染性脊柱炎等严重疾病,以及不愿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分组方法研究分为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的操作步骤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方案。术前1天进行皮肤消毒、备皮,术前30分钟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定位穿刺采用C型臂X光机进行定位,确定穿刺点。患者取俯卧位,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椎间盘突出部位。药物注射穿刺成功后,将药物缓慢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药物包括消炎镇痛药、脱水药和神经阻滞剂等,以缓解症状。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确保安全。
“三扳”手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扳法一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面,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患肢踝部,缓慢且有力地向上扳拉,以缓解腰椎前屈受限。扳法二患者平躺,医生站立于床头,一手握住患者腰部,一手放在患肢膝关节处,同时轻轻推拉,协助患者进行腰部旋转动作,增加腰椎活动度。扳法三患者俯卧,医生站立于床尾,一手握住患者脚跟,一手放在腰部,轻轻向上扳起,使腰椎得到适当的拉伸,改善腰椎后伸受限。
03治疗效果评估
疗效评价指标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功能恢复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轻。生活质量使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疗效数据分析疼痛评分变化术后3个月,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组VAS评分从术前平均6.5分降至2.0分,常规治疗组从6.3分降至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对比术后6个月,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组ODI评分从术前平均55分降至20分,常规治疗组从54分降至35分,两组差异显著(P0.01)。生活质量改善术后12个月,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组SF-36评分从术前平均40分提升至80分,常规治疗组从41分提升至65分,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1)。
疗效结果讨论微创手术优势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三扳手法作用‘三扳’手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椎间盘内外环境,与微创手术结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综合治疗效果综合运用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和‘三扳’手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04安全性分析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类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神经损伤、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