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固定时间:在早期的临床报告中对舟骨骨折仅作短时间固定,后来,人们认识到较长时间固定才能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一般来说舟骨骨折需要8—12周即2—3个月的固定,等待X线片上显示骨折愈合才去除外固定,外固定后的关节僵硬现象很大程度上能够恢复。现在认为对于比较稳定的无移位骨折且无成角畸形,可将腕关节置于桡偏和轻度掌屈位;对于不稳定骨折即在两骨折端之间存在lmm以上的间隙或者伴有腕骨异常排列在骨折端存在成角畸形,可作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如果作非手术治疗,则需要确认闭合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没有分离或成角。例如有腕塌陷和存在DiSI畸形时,可以在腕完全桡偏位纠正这些畸形。当然在复位过程中,有时也会使成角更加加重。闭合复位内固定的基本要求就是解剖学排列恢复正常。在这样的病例基本都需要作超肘关节的固定第30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如果解剖学排列不能恢复,则骨折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不稳定的骨折需要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治疗。舟骨不愈合在多数情况下也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对比较稳定的骨不连,可以不作特殊治疗而保持无特殊症状。这常发生在轻微损伤后,这样的骨不连在时间较长后会发生骨性关节炎。很少有骨不连能够在10年后仍然保持稳定、不移位或无骨性关节炎。对于所有移位的不愈合舟骨骨折,不论症状如何在骨关节炎发生之前应该复位并作植骨。而对于稳定、不移位的骨不愈合作超长时间的外固定可以使不少比例患者愈合。进行超长时间固定同时作电刺激可以促进骨愈合。第3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鲜的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或者新鲜骨折伴有腕不稳定,在手法复位或将腕置于一定位置下不能纠正者,或者能纠正但仅以石膏外固定不能保持者,应该作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骨固定。骨折移位或腕部的损伤并不局限于舟骨本身,尤其可能存在韧带损伤,应作手术治疗。在损伤急性期,除发现舟骨骨端粉碎外,不考虑采用骨移植。对于症状明显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经过一段时间非手术治疗后不论有否退变、无菌性坏死或骨端囊性变化,均需作手术。手术方式根据舟骨不连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种手术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舟骨不连。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有否舟骨周围的骨性关节炎和医师对手术方式的经验。第3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骨折内固定克氏针和螺钉作内固定适用于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伴有较明显腕不稳定的骨折。克氏针用于舟骨近端出现无菌性坏死,螺钉不适宜使用时,也是有舟骨骨折处粉碎现象时唯一可选用的方法。骨移植可以和内固定同时使用第3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54年Mclaughlin开始使用螺钉固定舟骨骨折,1984年Leyshen等从掌外侧切口暴露舟骨使用AO舟骨螺钉来治疗新鲜和不愈合的舟骨骨折,1984年Herbert和Fisher使用前宽后窄不等螺距的特制螺钉,利用与此相配套的打钉器械治疗急性不稳定的骨折及骨折延迟或不愈合。此螺钉现称为Herbert钉。利用前宽后窄的螺距,随着螺钉进入对骨折处起自然加压作用此螺钉不需拔除,可用于较小骨块,打人螺钉后将螺钉尾部埋入软骨以下,对早期活动无影响,也不需拔除。打人Herbert钉前可以在骨折处加植骨。在舟骨近极完全无菌性坏死时不适用Herbert钉。Herbert钉缺点是需要手术暴露广泛第3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腕关节解剖:一、腕骨组成和分柱理论1.传统理论即腕近远排理论,舟状骨起连接两排腕骨的作用。第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腕柱理论Navarro于1919年提出腕关节可视作由三个功能柱外侧(运动)柱,中央(屈曲伸展)柱内侧(旋转)柱组成。1978年Taleisnik对Navarro的理论改进,舟状骨仍然被视作起连接腕中关节远近作用的腕骨,而三角骨成为腕旋转的支点第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卵圆环理论Iichtman提出将腕关节看成是两个生理运动链,这两运动链即为舟大多角骨关节和旋转的三角钩骨关节,卵圆环上任何一处的韧带、骨性损伤均会导致腕关节运动异常或腕不稳定第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纵形柱理论Weber根据生物力学研究,将腕关节分成两个纵形柱,其一为力量承受柱,由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舟骨的近2/3、头状骨、大多角骨、第二和第三掌骨底组成,位于腕桡侧,将手部承受的力量传递到前臂;其二为中央柱,由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三角骨、钩骨、第四和第五掌骨底组成。三角钩骨关节在传递腕部压力时可将三角骨压向尺侧移位第5页,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