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转型与变革势在必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现阶段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紧跟时代步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题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型“教”与“学\的变革。2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实施教学创新,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职业院校亟须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突破,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整体性重构、升级,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其整体提质培优。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困境
(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
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不少高职院校也在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强化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普及,数字化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大多数教师对数字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都不够深入,提取、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不足,信息素养难以达到以大数据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水平,这也成为数字化教育变革的重大挑战。不同专业课程性质具有多样性,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呈现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很多教师对自身专业方面的提升较为注重,却疏于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导致缺乏创新思维和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高职院校也缺少对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指导的培训,导致很多教师虽然专业能力强,但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低。众多教师仍秉持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这种单一的传统授课模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易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掌握不全面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学的数字化革新已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一大挑战。
(二)教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能力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将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其教学形态与学习模式将趋向多元化。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虽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面临着资源整合与优化能力不足的瓶颈。第一,教师资源整合能力欠缺。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资源虽覆盖广泛,但存在质量参差、与课程目标及学生需求适配度不足等问题,亟须教师进行系统筛选、评估与重构,以实现资源与教学的有效整合。当前教师普遍面临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与时间投入有限的双重困境,这制约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同时,教师缺少对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针对性指导,也没有建立符合课程体系和学生学习特点的网络资源体系,导致学生虽广泛接触信息却缺乏系统认知与深度理解。第二,大数据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很多网络课程的内容更新滞后,与行业动态、企业需求、新兴技术和知识脱节,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不强。同时,各类课程资源间存在壁垒,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机制。这不仅制约了课程资源的整体效能,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高职院校对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对教师如何获取和应用在线课程平台资源缺少相应的指导,导致教师运用资源和平台的主动性低,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数字化教育教学实施力度不足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教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然而,这一变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尤为显著。尽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已逐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理论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紧扣个性化学习服务的核心理念,依托数据驱动机制,全面收集并分析学习者的多元化信息,以便及时掌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而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方案。3然而,在现实的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这一理念往往只在浅层次被加以应用,而未能触及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层面。这种浅层次的融合现象,不仅弱化了数字化资源中所具备的深层数据应用价值,也导致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受到限制。具体而言,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字化资源平台中的数据没有深入挖掘和充分使用。多数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备课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分析,导致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化指导,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和学习体验的优化。
(四)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不足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目前教学评价面临着形式单一、评价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评价仍然以传统、单一的指标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元化指标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