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病例概述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诊断过程
5.治疗经过
6.死亡原因分析
7.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
8.讨论总结
01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患者男性,45岁,来自某地区,已婚,身高175cm,体重75kg。职业住址患者从事建筑行业,居住地距离医院约5公里。联系方式患者联系电话为138xxxx5678,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到患者病情紧急。
主诉及现病史发病过程患者于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压榨性,持续约10分钟,伴大汗淋漓。疼痛部位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并向左肩、左臂放射,程度剧烈,影响日常生活。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患者自觉心慌、气短,伴呼吸困难。
既往史及个人史基础疾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80/12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吸烟史患者有20年吸烟史,平均每日吸烟量20支,已戒烟2年。饮酒史患者有10年饮酒史,平均每日饮酒量约300ml,目前每周饮酒1-2次。
02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意识状态患者意识模糊,对问话不答,呼之不应,但能遵嘱睁眼,痛觉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患者呼吸急促,频率24次/分钟,浅快,心率120次/分钟,血压90/60mmHg,脉搏细弱。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四肢末梢发凉,指压指甲床后苍白持续时间超过2秒。
生命体征血压测量患者血压测值为90/60mmHg,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循环衰竭。心率监测患者心率120次/分钟,显著高于正常静息心率60-100次/分钟,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疾病。呼吸频率患者呼吸频率为24次/分钟,高于正常静息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表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
各系统检查循环系统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呼吸系统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或支气管痉挛。神经系统患者神志模糊,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脑部损伤或感染。
0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b)80g/L,白细胞(WBC)10.5×10^9/L,中性粒细胞(N)0.85,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和感染。生化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3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U/L,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伤。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秒,凝血酶原时间(PT)18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提示凝血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胸部CT显示肺纹理增粗,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心影扩大,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和心功能不全。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35%,提示心肌收缩力减弱。头颅CT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排除脑出血或脑梗塞,但需进一步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其他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7.30,PaO250mmHg,PaCO245mmHg,提示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白细胞(+),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心电图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V1-V6导联T波倒置,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04诊断过程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伴生命体征不稳定,心电图示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初步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肺部湿啰音,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不全,考虑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纹理增粗和斑片状阴影,结合症状,考虑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0.1mV,对应导联T波倒置,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心肌酶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显著升高,证实心肌损伤。临床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典型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但无病理性Q波,且患者无发热、心包摩擦音等典型症状。急性肺栓塞患者虽有呼吸困难,但血气分析无显著低氧血症,且无咯血、胸痛放射至颈部等症状。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升高,但无突发剧烈胸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主动脉夹层征象。
05治疗经过
急诊处理吸氧与监护患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8L/min,并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止痛与镇静给予吗啡3mg静脉注射,缓解患者胸痛,并给予咪达唑仑2mg静脉注射,减轻焦虑和烦躁。抗凝与抗血小板启动抗凝治疗,静脉注射肝素钠5000U,并给予阿司匹林300mg嚼服,预防血栓形成。
住院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持续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预防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肝素钠用量,维持INR在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