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物奥赛动物行为学课件 (2).ppt
文件大小:5.43 M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8-22
总字数:约7.24千字
文档摘要

(2)潮汐节律(月运节律):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动是与潮水的涨退相联系的,称之为潮汐节律或月运节律。潮汐产生的条件是由月、日位移的引力而造成的。蛤蜊、藤壶等,涨潮时在水下觅食;蟹类涨潮时躲藏在洞穴内,当潮水退落时爬出洞穴,在海滩上捕食。如招潮蟹。第3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季节节律: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时数发生季节变化,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着许多动物的活动。生活在温带地区的动物表现出典型的季节性活动周期。如大多数动物都有一定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繁殖;许多在冬季来临之前迁往南方温暖地区越冬。在热带草原地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因而生活在这里的动物的活动则与降雨量变化相适应。(4)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叫做生物钟。比如公鸡到清晨一定时刻鸡啼,猫头鹰的体温恰好在夜里十二点最高。生物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不是在动物体内真正有这种具体的形态结构,而是指动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其实,生物钟不只是动物有,植物的生命活动也存在这种节律性。节律行为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开不良的生活条件有重要作用。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动物的择居行为1.回归择居行为回归是一种本能,依靠嗅觉和地磁作用完成。龟有固定的栖息场所,但其捕食范围不一定是固定的栖息场所,这样龟离开栖息地去捕食,可以达到较长的时间,然后又回到栖息地。此外蛇以及有尾的两栖类也有回归行为。2.迁徙择居行为:候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大雁,野鸭,鸿雁等留鸟:麻雀、乌鸦、白头翁、喜鹊、画眉、鱼鹰、啄木鸟、鹰3.迁移择居行为:动物由于外环境的变化和种群内数量的变化,会离开原栖息地而外迁的现象。旅鼠每隔四年其种群数量可以达到高峰,为了生存,成群外迁,在外迁路上遇见大河大江会拥入水中集体自杀。(飞蝗、沙漠蝗,蜘蛛)4.蜜蜂的分群择居行为:原蜂后由于减少产量,也会被减少食物的供给,体重下降。在新蜂后出来前一周,蜜蜂开始分群,老蜂后带领下离开老家而去建立一个新家。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八)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不一定都是捕食)。可区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起作用,它尽可能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一般,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的概念只适用于种间防御而不适用于种内,但是同种个体间的防御与次级防御有很多相似之处)。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初级防御?穴居或洞居?隐蔽(保护色)注意:枯叶蝶模仿一片枯叶,竹节虫模仿一个竹枝,不能从表象上将其归于拟态。动物模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体(一般是其生活所在的植物)所获得的防御效果是隐蔽。与保护色、混淆色、保持身体透明生物学功能没有什么不同。?警戒色?贝茨拟态(无毒的动物模仿有毒的动物)注意和缪勒拟态区别第3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保护色动物身体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敌求生。第3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贝茨拟态: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模拟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的现象缪勒拟态:两个有毒的物种相互模拟,共同得到好处的现象例:毒蛾之间常有这种现象拟态,保护色都是积极的和环境保持一致,警戒色则努力和环境保持鲜明的对比第36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7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次级防御1、回缩(洞居或穴居动物最重要的次级防御手段,如软体动物闭壳、龟鳖缩头、刺猬卷身竖刺等);2、逃遁(捕食者接近时通过跑跳、游泳、飞翔、不规则运动等逃跑);3、假死(很多甲虫、螳螂、蜘蛛和负鼠科哺乳动物等短时间装死,以逃避吃鲜食的捕食者)。第3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回缩:遇到危险时野兔迅速逃回洞内,管居沙蚕缩回管内,有刺动物将滚成球或将刺直立起来保护其软体部位.是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和刺猬常用的手段。7.反击:动物在受到捕食者攻击时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牙、角、爪等)进行反击例:三刺鱼用刺扎捕食者的嘴绿蝗被捕捉后分泌出难闻的泡沫鞭蝎被捉后向捕食者喷分泌物第4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九)社会行为?群居动物:蜂、蚁、白蚁;狮、象、鼠等?群居形成:同类(至少生殖季节两性)接触;?群居意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