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秋华师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4章 课题3 频数分布直方图.docx
文件大小:898.8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8-22
总字数:约1.72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了解频数分布表及相关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3.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学习重点】

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学习难点】

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图的制作.

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呈现总体的100%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样本的变化趋势.

知识模块一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阅读教材P159~P160,完成下面的内容.

1.由教材P159表14.2.1可知,把这20位同学的命中次数x分为相连的等长的5段,再清点命中次数落在各段上的人数(即频数),这样得到的统计表被称为频数分布表.

2.教材P160图14.2.3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比如哪一段上人数(频数)最多或最少,数据集中在哪里.分布是否对称,这样的统计图被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之前先要将统计数据等距地分成相连的若干组,所示直方图的长条之间是没有空隙的.

知识模块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阅读教材P160~P162,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画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①计算统计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②决定组数和组距.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数据分为5至12组,每组两个端点值的差称为组距.

③确定分点,列出频数分布表.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范例: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女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54,157,159,166,169,159,162,158,159,155,164,159,160,162,157,

162,159,165,157,151,146,151,160,157,161,158,153,158,164,158,

163,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②确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4=5.75,∴可分为6组;③列频数分布表如下;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身高x/cm

划记

频数

146≤x<150

2

150≤x<154

3

154≤x<158

6

158≤x<162

正正

12

162≤x<166

7

166≤x<170

2

合计

32

eq\a\vs4\al()

仿例:某地某月1~20日中午12时的气温(单位:℃)如下:

22312515182321202717

20121821211620242619

(1)将下列频数分布表补充完整:

气温分组

划记

频数

12≤x17

3

17≤x22

正正

10

22≤x27

5

27≤x32

2

eq\a\vs4\al()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根据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解:(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气温在17≤x22℃的天数最多,有10天.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知识模块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见学生用书.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