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教师引进背景调查制度(规定).doc
文件大小:27.3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8-22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教师引进背景调查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引进教师的质量和综合素质,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背景调查制度。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拟引进教师的个人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成果等方面情况,为学校引进优秀人才提供可靠依据,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大学拟引进的全体教师,包括全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客座教授等各类教师岗位。

3.遵循原则

-真实性原则:调查过程中应确保所获取的信息真实可靠,调查人员需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严格审核。

-全面性原则:背景调查应涵盖拟引进教师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道德品质、学术诚信等,力求全面了解候选人。

-保密性原则:对背景调查过程中涉及的拟引进教师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学校调查工作的相关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合法性原则:背景调查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确保调查手段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合法合规。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背景调查工作小组

-成立由学校人事部门牵头,相关学科专家、纪检部门人员组成的背景调查工作小组。人事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整体协调和指导背景调查工作。

-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人事部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组织实施调查工作、汇总调查结果;学科专家负责从专业角度对拟引进教师的学术成果、教学能力等进行评估;纪检部门人员负责监督调查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2.相关部门协作

-学校各二级学院(系)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及时向背景调查工作小组提供拟引进教师的详细信息和推荐意见,协助调查小组开展工作。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如财务、保卫等部门,应根据调查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如涉及经济往来、安全记录等方面的信息查询。

三、管理流程

1.初步筛选与调查启动

-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启动后,人事部门对收到的教师应聘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确定符合基本条件的候选人名单。

-对于进入背景调查环节的候选人,人事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候选人,告知其将开展背景调查工作,并取得候选人的书面授权,确保调查工作合法进行。

2.调查内容与方式

-教育背景调查:通过联系候选人毕业院校的教务处、档案馆等部门,核实其学历学位证书的真实性、毕业时间、所学专业等信息。同时,向其曾经就读的导师或授课教师了解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学术潜力等情况。

-工作经历调查:与候选人曾工作过的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其工作时间、职位、工作职责、工作业绩、离职原因等方面的情况。可通过电话访谈、邮件沟通或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

-学术成果调查:借助专业的学术数据库、期刊网站等平台,核实候选人发表的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等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影响力。同时,向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咨询对其学术成果的评价和意见。

-道德品质与社会声誉调查:通过向候选人居住地的社区、派出所等机构了解其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社会公德表现等情况。此外,还可通过网络搜索、行业口碑等渠道收集其在业内的声誉和评价。

3.调查结果整理与评估

-背景调查工作完成后,调查人员对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背景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各项调查内容的结果以及调查人员的综合评价意见。

-背景调查工作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对背景调查报告进行审议和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拟引进教师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做出判断,并形成最终的评估意见。

4.反馈与决策

-人事部门将背景调查的评估意见反馈给学校人才引进决策机构,为人才引进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决策机构根据反馈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做出是否引进该教师的最终决策。

-对于因背景调查结果不符合要求而未被录用的候选人,人事部门应以适当方式向其说明原因,同时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四、权利与义务

1.学校权利与义务

-权利:学校有权对拟引进教师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要求候选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对于背景调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候选人,学校有权拒绝录用或解除已签订的引进协议。

-义务:学校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背景调查工作,保护候选人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调查过程合法合规、公正公平。对于背景调查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学校应妥善保管,不得用于与人才引进无关的其他用途。

2.拟引进教师权利与义务

-权利:拟引进教师有权知晓背景调查的内容、方式和进度,对调查结果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出申诉,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学校应在收到申诉后及时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