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食品企业临期产品管理方案.doc
文件大小:46.5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8-22
总字数:约4.72千字
文档摘要

食品企业临期产品管理方案

目前国家尚未对“临期食品”作出统一、明确的规范,部分省市自主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行业内则多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

为保持产品“新鲜优势”,降低供应链成本,各经销商、商超都会对产品货龄进行约束,此类行为更偏向市场方向的单向举措。

常见做法包括提货时要求产品货龄未过保质期的1/3,在商超中当产品超过保质期的2/3时,逐步采取换货或要求厂家开展促销等措施。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减少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损失,且最基本的底线是合法合规。

结合我司产品具体情况和当前环境现状,本方案将从临期产品的界定、处理原则、可能存在的风险、处理办法、减少临期产品产生的管理办法和实施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临期产品的界定

参考地方实践及行业惯例,结合我司产品特性,临期产品定义为:临近保质期截止日但仍在该期限内、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安全饮用的饮料产品,时间上以保质期剩余时间判断(预留15天的反应时间):

1、易拉罐装(24个月保质期)银耳饮品临期:到期前120天。

2、玻璃瓶装(18个月保质期)银耳饮品临期:到期前90天进入临期状态。

此判断标准严于部分地方规定,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体现企业责任感;其二,我司当前市场占有率不高,销售渠道相对较少,需要为后续处理留足时间窗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仓储和销售部门需在此标准基础上提前预警(如提前60天提报处理方案)。

二、临期产品的处理原则

1、首要原则:明确告知消费者

任何处理方式(含赠品)均需显著、清晰、无歧义地标注“临期食品”及具体到期日期。

禁止遮盖、模糊、涂改日期。捆绑销售时,临期信息不得被隐藏。

2、底线原则:合法合规

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食品浪费法》及地方法规(如经营地关于临期界定、销售要求的规定)。

如果产品已过期,必须依法封存并按公司制度进行销毁,绝对禁止任何形式回流市场、更换包装、篡改日期。

3、经济原则:减少损失,尽可能回收成本

临期产品的处理,优先选择促销、搭赠、特殊渠道销售等能回收部分价值的处理方式,同时还要注意优化处理流程,控制物流、管理、销毁成本。

4、共赢原则:维护多边利益

整个供应链利益共享,事业才能走得长远。在临期产品的处理过程中,要兼顾和平衡消费者、经销商、工厂和社会等各方利益。

消费者:保障知情权与安全权,提供物美价廉的选择。

经销商/终端:提供灵活处理支持(如促销方案、快速退换政策),共担风险。

工厂:减少损失回收成本,规避风险,维护品牌形象。

社会:捐赠可减少食物浪费,销毁以履行社会责任。

三、临期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

临期产品虽在保质期内,但因其接近过期,相对于新鲜产品来说,品质相对较差。受储存环境、物流运输、保质期测试方法、处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品牌声誉等风险。

1、食品安全风险(核心风险)

虽在保质期内,但若储存条件不当(如高温、暴晒、剧烈震荡),风味、口感、色泽可能加速劣变,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微生物超标隐患(尤其原味款)。

建议每周对临期产品进行一次感官抽检(色泽、气味、口感),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指标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法律合规风险

临期产品处置过程中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临期”信息,侵犯知情权,可能被认定欺诈,承担3倍赔偿;若引发健康问题,需承担民事赔偿及行政处罚。

如果管理不严,处置过程中发生篡改生产日期/保质期的行为,属严重违法,涉及刑事责任。

如果管理不当,导致临期产品过期混入合格品流入市场,会面临违反《食品安全法》被高额罚款(货值金额5-10倍,最低5万)、没收、吊销许可等处罚。

3、品牌声誉风险

消费者购买到未明示的临期或过期产品,会导致信任崩塌,损害品牌形象。如果这些行为被曝光,甚至会引发公关危机。

4、经济损失风险

临期品折扣销售导致直接利润损失,如果产品过期,则会产生销毁成本及货物损失。

四、临期产品处理办法

1、当前行业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

折扣促销/专区销售:大中型商超设“临期食品专柜”,明确标识、集中陈列、打折销售(最常见、最直接)。

捆绑搭赠:作为正常商品的赠品捆绑销售(需明确标注“临期赠品”及日期)。

员工内购:以极低折扣售予内部员工。

餐饮/工厂福利:供应封闭渠道(如员工餐厅、团餐),需确保渠道可控,签订协议明确责任。

公益捐赠:捐赠给合规的单位,如慈善机构等(要求距保质期有足够缓冲期,如≥30天,接收方具备储存分发能力,这是《反食品浪费法》鼓励的方向)。

销毁:对过期或严重临期(无法通过上述途径处理)产品,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

2、我司临期产品处理建议

根据临期产品处理原则,参照当前行业处理方式,结合我司当前情况,建议我司临期产品处理采取分段处理、逐步深入的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回收成本,具体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