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1制度目的
(1)本制度旨在确保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通过对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化管理,提高燃气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制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强化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对潜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最后,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3)本制度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制度目的:一是加强燃气管道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管理,确保燃气管道建设质量;二是实施燃气管道运行维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止设备老化、损坏;三是强化燃气管道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四是完善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机制,确保信息畅通;五是建立安全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这些措施,实现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保障燃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1.2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燃气管道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燃气管道总里程已超过100万公里,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数亿家庭和企事业单位。本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统一全国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标准,降低事故发生率。
(2)具体而言,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各类燃气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工业燃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等。以城镇燃气管道为例,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城镇燃气管道长度超过10公里的城市,必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据统计,我国城镇燃气管道事故发生率在过去五年中下降了30%,本制度有望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
(3)本制度还适用于燃气管道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检修等各个环节。例如,在施工阶段,本制度要求施工企业必须遵守相关规范,确保管道质量;在运营阶段,要求燃气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此外,本制度还适用于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评估、应急预案编制、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以某地燃气管道泄漏事故为例,由于事故发生时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本制度旨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3定义和术语
(1)在本制度中,“燃气管道”指的是输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燃气介质的管道设施,包括管道本体、附属设备、阀门、法兰、补偿器等组成部分。根据《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条例》,燃气管道的直径通常在DN20至DN1200之间,长度可从几十米到数百公里不等。以我国为例,截至2023年,全国燃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100万公里,其中城镇燃气管道长度占70%以上。
(2)“安全风险”是指在燃气管道设施的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缺陷、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我国《安全风险评价导则》,安全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阶段。以某市燃气管道泄漏事故为例,由于安全风险识别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风险管理”是指对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本制度强调,燃气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燃气管道设施的全生命周期。根据国际经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将事故发生概率降低90%以上。在本制度中,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应对、风险沟通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和损失。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1)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求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该组织机构通常由燃气企业的主要领导层组成,包括安全总监、技术总监、运营总监等关键岗位。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2)在组织机构中,设立安全风险管理部作为专门负责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该部门通常配备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某大型燃气企业为例,安全风险管理部下设风险评估科、应急处理科、安全培训科等科室,分别负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
(3)此外,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在基层单位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