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体是
A、大肠埃希菌
B、嗜乳酸杆菌
C、消化链球菌
D、双歧杆菌
E、艰难梭菌
正确答案:【E】
详解:艰难梭菌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艰难梭菌可产生强烈的毒素,导致肠道黏膜坏死、渗出,形成假膜,引发假膜性肠炎。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嗜乳酸杆菌一般不会引起假膜性肠炎。
2.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
A、HBsAg、HBcAg、HBeAg
B、抗-HBE、抗-HBs、抗-HBC
C、HBsAg、抗-HBs、HBeAg
D、HBsAg、抗-HBC、HBeAg
E、HBsAg、抗-HBE、抗-HBC
正确答案:【D】
详解: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HBsAg、抗-HBC、HBeAg时具有高度传染性。HBsAg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抗-HBC是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HBeAg是乙肝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分割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抗-HBC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会长期存在;HBeAg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密切相关,当三者同时出现时,往往提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高。而抗-HBs是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抗-HBe是乙肝e抗体,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单独的抗-HBC阳性不能确切反映传染性情况。所以综合判断具有高度传染性时是HBsAg、抗-HBC、HBeAg同时阳性。
3.关于T细胞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A、分两个亚群
B、都不对
C、有CD2分子
D、介导体液免疫
E、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正确答案:【D】
详解:T细胞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可特异性识别抗原;有CD2分子等多种表面分子;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两个亚群;主要介导细胞免疫,而不是体液免疫。故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4.能释放组胺、白三烯的细胞是()
A、B细胞
B、肥大细胞
C、吞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T细胞
正确答案:【B】
详解:肥大细胞可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在过敏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吞噬细胞主要参与吞噬病原体等免疫防御功能;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5.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蚤叮咬后入血
C、性接触
D、虱叮咬后入血
E、消化道
正确答案:【D】
详解:普氏立克次体主要通过人虱叮咬传播,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若虱叮咬人时,粪中的立克次体可经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而感染。呼吸道、消化道、蚤叮咬、性接触不是普氏立克次体的主要传播途径。
6.牛奶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煮沸法
C、巴氏消毒法
D、干烤
E、流通蒸汽法
正确答案:【C】
详解: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常用的牛奶消毒方法,它既能杀死牛奶中的病原菌又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煮沸法温度较高,可能会影响牛奶的品质;流通蒸汽法消毒效果相对较弱;高压蒸汽灭菌法温度过高不适用于牛奶;干烤主要用于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均不适合牛奶消毒。
7.关于抗原结合片段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A、处理抗原
B、可有两个
C、蛋白酶水解片段
D、结合抗原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
详解:抗原结合片段(Fab)是蛋白酶水解片段,可有两个,能结合抗原,但不具有处理抗原的功能。所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选项。
8.对乙肝的错误叙述是
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害的主要原因
B、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C、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
D、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
正确答案:【A】
详解: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并不直接导致肝细胞损害,免疫反应才是肝细胞损害的主要原因。乙肝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9.下列哪种疾病的变应原是半抗原()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移植排斥反应
C、Rh血型溶血反应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正确答案:【E】
详解: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青霉素作为半抗原可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所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变应原是半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Rh血型溶血反应是血型不合导致的免